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世纪绝症已被攻克马主播时间
放假前信誓旦旦说要完成的计划你都完成了么?
去一个地方旅行、读两本书,看三场电影,写四封信?
和老朋友联系,陪陪家人?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
学习怎么拍照?
每天跑步?
……
然后,你会发现:拖延症又胜利了……
关于拖延症,
有人说拖延症是因为懒,
有人说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拖,
甚至还有人说拖延症会遗传……
那么,到底什么是拖延症、它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治疗"我们的拖延症呢?
今天马主播就跟大家来说说这个拖延症……
对了,其实这篇,早就该写了,但是由于拖延症,一直拖到了现在……
关于拖延症很多网友有话要说拖延症患者的常态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让你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完成任务……
谜一样的吸引力不方,古人也有拖延症!不要以为拖延症只是现代人才有,拖延症可是自古就有了!
"刀~下~留~人!"每次看到古装剧里菜市口行刑被人劫法场的场景,就替刽子手的手速感到着急。(网友:沈不装)妖怪:不急,等明天抓了孙悟空,再跟这唐僧肉一起炖了吃!啊哈哈哈哈……(网友:知其白)
有诗为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歌》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子冬有雪,要想读书待来年。
其实拖延症也有好处并没有拖延症这种病拖延症不只是因为懒!我们常常说自己是拖延症患者,可实际上,"拖延症"并非专门的医学或心理学诊断名词,而是网友自发对号入座的现象,只是一种民间的戏称。
"拖延症"并不是一个医学或心理学当中正式定义的疾病。
国外的DSM标准,和国内的CCMD标准,目前都还没有把它列为一种有明确诊断标准的疾病。(DSM是美国制定的精神科诊断标准,CCMD是中国制定的精神科诊断标准。)
很多人认为"拖延症"就是因为懒,而实际上引发拖延的具体原因不下一百种,彼此相差甚远,而拖延只是个共同的表现。
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总结了其中与拖延最有关的4个因素,即: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
拖延症就像"勤奋的小人"和"懈怠的小人"在打架,前者让你为将来进取、将来再享受,后者让你享受当下,而最终"懈怠的小人"占了上风。
为什么"懈怠的小人"会赢呢?这其实是和我们的进化过程息息相关的。
现在的我们都是那帮不懂得思考未来的祖先留下的后代:对猴子来说,他们不用考虑以后退休的问题,也不用考虑以后要是得了心脏病该怎么办,眼前的香蕉最重要,而人类自然也延续了这种"优秀"的基因。
可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人类有思想,知道这种不思考未来的行为是不对的,于是开始重视拖延带来的危害,并试图避免它。
值得一提的是,的确会有一些精神类或心理疾患,可能会引发拖延行为。
比如强迫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等。
但绝大多数自认"拖延症患者"的人,都还没到这种程度。
"拖延症"一词的来源既然"拖延症"只是一个网络名词,那谁是第一个使用"拖延症"说法的人呢?这已无从考证。
但在网络上,根据Googl的按日期搜索功能,最早出现这个词是在年5月15日,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建立时。
那这个词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小组都默默无闻。直到年底到年初,组员"完美是个梦"的连载长帖《攻克拖延症——经验记录与心得分享》爆红,被许多网友自发转到各大网站,科学松鼠会也对此现象做了一个报道,这个词汇才逐渐为人所熟知。
而那之后,这个词的传播与流行,就已经不受控制了。出于一种奇特而戏谑的自黑效果,很多人听到这个词之后,第一反应是恍然大悟状:还有个拖延症?我一定是患者!
"拖延症"一定是坏事吗?有人会说:"拖延症"一定是坏事吗?未必啊。很多事我一直不做,之后就会有人替我做了,多好啊。
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把这种推迟当做"拖延症"?
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在自家比分领先时,往往会拖延开球门球的时间,因为可以减少对方扳平的机会。这种推迟也要被称为"拖延症"吗?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所有的推迟是不是都算拖延?
其实,真正的拖延是指:后果有害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
后果是否有害很好判定,那怎么判断我们推迟的事是不是本可避免呢?很多人就是把无法避免的推迟,也当成了拖延,并开启自责模式。
我有个朋友,就曾每天完不成清单上的任务,并把这个看成拖延。
我让她预估每项任务的平均耗费时间,然后相加,结果是25小时!
这怎么可能不"拖延"呢,就算不吃不睡也完不成啊!
所以,我们以后制定计划时,一定要先判断好自己的能力和要做的事是否是对等关系,合理制定计划,不要"假拖延"。
如何战拖?从原谅自己开始战胜拖延症,第一步,先原谅自己:是宽恕,而不是后悔,能让你变得美好。
拖延的反义词不是高效、快速,而是理性、成熟。
先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而不是盲目地设定要求强迫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大脑如何思考,了解自己的弱点,才能摆脱拖延症的魔爪。
在任务完成不了时,首先要找找原因:
这件事对我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能否不做?或尽量减少?
我究竟能不能做到?
……
所以我们在做某件事情前,要先结合自身情况从这件事有没有必要做、可行性大不大、我应该怎么去实施几个方面,再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出来。
有目的、有规划地做事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制定了看似很好的计划,却总也执行不了?
如果执行不下去,那说明你的计划真的不够好。你洋洋洒洒地列了满满一张纸的计划,陶醉于短暂的满足和愉悦当中,但真正吸引你的并不是完成纸上的那些事情,而是“完成制定计划”本身带给你的快感,这种易得的满足感很具欺骗性质。
好的计划应该能帮助你“专心做重要的小事”:“专心”是指能对抗冲动和分心,“重要”是指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小事”是指把困难的任务转化成可行的小事、把漫长的项目拆分成具体的步骤。
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很多人迟迟不动手,并不是真的拖延症犯了,而是担心自己做不好。等快到截止日期了,就匆匆忙忙地赶工,其效果不言而喻。
一个年轻的朋友写论文,在截稿前一周想通了:迟迟不动手,不就是担心自己写不好吗?那就先写一篇世界最烂的论文看看。
最后你猜怎么样?她得了优秀。因为在迅速完成初稿后,她用剩余的时间把论文又改了两遍。
烂的开始就是完成的一半,我们要学会勇于踏出"不完美"的第一步,在做事中把事情做好。
“六字”方针“现在!立刻!马上!”记住这六个字,并将它们付诸实践。
因为拖,总是从第一秒开始的,有了第一秒,就会有第一分钟,第一小时,第一天,最后一年过去了,你什么都没干。
很多人会在一堆事要处理时,反而不知道从何下手,然后拖着拖着又不去做了。那与其在谁先谁后上纠结半天,不如现在、立刻、马上拿起一个就做!
马主播说在这里,马主播也把自己的一些战拖小窍门传授给大家,大家快接招:
1.切换场景,避开干扰源。周围干扰太大怎么办?直接滚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去。
2.换个姿势,把爱好和任务搭配在一起。不喜欢跑步?那就去操场上听听音乐吧!
3.给自己设立一个番茄工作计划,构成“工作+休息+选择”的三元循环:
步骤:
A、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
B、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C、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D、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E、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F、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G、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4.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时间,不要完全寄希望于大片空闲时间,什么我晚上吃完饭再看书之类的计划,其实在你等菜齐的时间就能看书。
最后,行动起来吧!不要再说"我等会再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我的朋友"了,请现在就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盆友,如果你把马主播当盆友
就白癜风治疗过程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