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是一位37岁的德国妇女,她在十多年前因为车祸而失明,当时的诊断是因为车祸损伤了视觉中枢。在和黑暗为伴的日子里,除了导盲犬常伴左右之外,B.T.还有不下10个伙伴——她的十个不同的人格。B.T.患有一种叫做“分离人格”的精神疾患,这种疾患原来的名字可能更被人熟悉:“多重人格”。简单的说,她的身体就像一个房间,而这些人格都想成为房间的主人,但是同时只能有一位客人住进来。在治疗分离人格的过程中,B.T.的视力突然回来了。确切地说,不是B.T.,而是一个有时候会出现的男孩人格。随着治疗的继续,大多数B.T.的人格重见了光明,但还有个别的人格没有恢复视力。在B.T.转换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视力也一会儿有、一会儿没,就像房间的灯一会儿开一会儿关。

在今年最后一期的《PsyChJournal》中报告了B.T.的个案。B.T.的医生(同时也是文章作者)Strasburger博士和Waldvogel博士说,B.T.的失明并不是像最初的诊断那样,因为大脑受损而导致,而是因为心理原因而造成的。B.T.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分离体验:大脑决定了它能看到哪些、不想看到哪些。在经历过灾难之后,有时候人会有这样的体验:感觉周围都不想真实的、就像做梦一样,也有些人则会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这些都是“分离”症状。除此之外,典型的分离症状还有突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甚至丧失部分记忆。一般的分离症状只会偶尔出现、个体还是统一存在的,但在极端个案中,分离体验变成了完全独立于个体的“人格”,具有自己的记忆和意识。这些“人格”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剧烈的创伤经历,为了保护原本的个体,而产生的心理防御。为了了解B.T.的情况,医生重新检查了她车祸后的最初检查,她接受了一系列视力检查,并没有发现眼睛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因为当时的医生就认为失明是由于大脑受损而造成的。

Waldvogel博士在B.T.失明13年后,首次见到了因为分离人格来就诊的B.T.,当时他对B.T.失明一事身心不一。那时B.T.出现了至少10种以上人格,这些人格的年龄、性别、习惯、脾气秉性完全不同,有些甚至连说的语言都不一样:有些只说英语、有些只说德语,而另一些则两种语言都可以说。在接受治疗四年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一次治疗结束之后,B.T.这时候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他看到了杂志封面上的一个单词,这是B.T.在车祸后17年以来看到的第一个词。最初,只有这个男孩的人格可以看到词,而且只能看到词,连组成词的字母都看不到。不过情况越来越好,在又接受了几次催眠治疗之后,其他大部分人格也可以看到了,不仅是看到词,还能看到其他东西。不过仍然有两个人格至今还看不到任何东西。对于B.T.“时有时无”的失明情况,有些人也许怀疑是她自己在说谎。但是医生们对她在失明人格下和复明人格下分别进行的脑电实验显示出不同的状态,换句话说,失明人格是真的看不见。

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失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曾经分别被Charcot、Janet和Freud描述过。在特别重大的悲剧之后,幸存者可能希望“看不见”,这样就不用看到那些悲惨的事情。实际上,这种大脑“命令”看不见的情况并不罕见,比方说当左右眼看到有点不同的图象时,大脑可能会只采纳一只眼看到的信息而忽视另外的信息。同样的,我们也常常会略过视野中的某些信息。作者们认为,B.T.大脑中让她看不见的“守门人”可能处于背外侧膝状体核,这是视觉信号传导的重要结构。传统上认为分离人格障碍是高级认知过程碎片化的产物,目的是处理复杂的情绪。但是B.T.的个案提示着,可能分离人格障碍可能有着更为初级的(比如视觉信息处理)生理基础。

《PsyChJournal》本期和下期将会连续推出个案研究,请继续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1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