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我爱她,但那天之后,我对她的一切哭诉冷
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她刚刚分手,还得了重度抑郁,整体情况比较糟糕。在心理治疗前,她需要先通过抗抑郁药来控制症状。
她很配合医生的问诊,医生给她开完药,也嘱咐她相关的用药注意事项,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
然而,当天晚上,她情绪崩溃地拨打了我的紧急联系电话,哭诉自己的症状有多严重,不想吃药,一遍又一遍重复自己的难受。
起初,在我的干预下,她会慢慢平静下来。
但慢慢我发现,每隔一小段时间,这样的情况又再次发生,好像没有尽头似的。
明明只需要服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重复体验痛苦的感觉呢?
其实,这就是自我挫折型人格障碍(Self—DefeatingPersonalityDisorder,SDPD)。
自我挫折型人格的人,往往对享受、愉悦感等避之唯恐不及,但却对让自己痛苦的事沉迷,并且会无意识地阻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对待ta们,你的无微不至未必真的能解决问题,反而是你的冷漠,才能帮助ta们。
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为什么自我挫折型人格还要不停地“自虐”呢?其中有很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看,自我挫折型人格的人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包括罪恶感和自我怨恨。
一方面,ta们会因为自己遇到的不幸而抱怨哭诉,觉得生活对待自己很不公平,这一点和抑郁症患者的行为非常相似。
另一方面,ta们不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会用各种行为向外界传达反抗的信息,最常见的就是用眼泪去博取同情。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位来访者一样,由于失恋,她非常痛苦,明明想让自己的前男友感到痛苦、后悔,怎么就转移到自己身上了呢?
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通过一些幼稚的行为,将原本指向他人的攻击指向了自己。
实际上,患者希望自己痛苦的状态被前男友发现,从而让他觉得内疚。
当一个人在童年期的时候,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被抛弃。
为了避免被抛弃,自我挫折型人格的人经常会用“被折磨”的方式来换取他人留下。
成年之后便会体现在亲密关系中,一旦ta们的伴侣想离开,ta们就会用低自尊的行为甚至是伤害自己的方式挽留。
可见,面对自我挫折型人格的人,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对待。
而且当我们自己心理能量不够的时候,容易被ta们“绑架”,无法理智看待问题。
那么,为什么普通的帮助会无效呢?
面对这些“自虐者”,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忍,会下意识地去帮助ta们。
但是你的拯救行为,多数时候并不能达到帮助ta们的目的,甚至会让你们两个人都变糟。
当你决定去实施拯救行动的时候,内心肯定渴望能够拯救成功。
但是,自我挫折型人格的人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而且这样的情况会重复多次。
慢慢的,你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是我错了吗?”“我真的有能力去帮助ta吗?”
帮助ta们的过程是一个拔河的过程,很有可能耗竭你所有的心理能量,却见不到明显的效果。
最后自己也可能变得进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任何事,彻底放弃努力。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被拯救者是希望被拯救的,但是往往会在行为上选择让自己更糟糕的那一项,这就是ta们认知和行为上的矛盾。
如果看到拯救者有退却的苗头,ta们就会把自己的状态搞得更糟,以此获得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