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需要这样一个治
作者:赵小明编辑排版:驽马崔贯利
小明语录:
不管你过去经历什么样的创伤,你都应该站在你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立场,承担这个年龄本该担负的责任。
你要去做出选择,去寻找你生活的支点,去创造你人生的意义,而不能简单地把一切全部归结于父母。
如果解析人格结构,一个人所形成的是一个立体的人格结构,这个结构是帮助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的。
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人性本身,人性本身的意思就是人是属于什么样的一种动物?
人很明显是一种社群动物。
人的这种社群动物的本性就塑造了人性中的很多方面。
换句话说,人性中的很多方面一定与社群动物的属性产生匹配关系。
比如在动物园里,你会发现社群动物的群体性就很强,动物社群里面往往会形成很明显的复杂的等级关系。
二、为什么老虎总是我行我素?
像老虎这种非群体动物,在动物园里面,当它想要做一种决定的时候,不太会在乎其他动物的感受,也不会在乎其他动物允不允许。
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这是它的一种个体属性所决定的。
三、后天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
当然,我们说到这种是一个大的范围。
有的动物可能长期的和某些动物后天养育在一起,有可能会改变它的某一些属性。
比如说一个小老虎从小跟小狮子或者跟更多的老虎养在一起,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老虎的群体属性可能会增强,因为它要应对所处的环境。
它虽然有很多遗传的本能,动物遗传的本能会明显更强大一些,但是动物后天也要学习一部分,用于应对环境的改变。
而人更是如此。
人类遗传的本能并不足以去应付复杂的人类文明的世界,所以人类的后天学习就变得更加重要。所以人类在后天学习中又给人格安进去了更多的组成部分来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四、儿童人格发育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环境太过于恶劣
环境太过于恶劣,使得儿童过于早熟,呈现出一种成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和情感模式,甚至有时候这个儿童的表情都过于成人化,这就说明这个儿童有太多的社会性的面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性面具和年龄不匹配,就是年龄很小就有很多的社会性面具。
说明这个孩子的人格部分过多、过早的成熟,反而使得人格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假性的部分。
人格中假性的部分在温尼科特的研究里面,叫做假性的自体。
如果不用假性或者虚假自体来形容这些,可以认为就是人格面具出现过早了。
因为事实上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面具,每个成年人的人格面具也都可以认为是他虚假自体的一部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虚假的人格面具,只不过孩子过早的有这种过于丰富的人格面具,那说明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恶劣,当然这是一种最严重的情况。
第二种:一种极端的情况
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孩子人格结构实际上是出现两极化的特点。
当他的环境出现问题,不友好的时候会出现极化:
一极化是过多的友好,过多的讨好。
另外一极化就是呈现出冲突的状态。
这种冲突的状态就代表着孩子无论是在家庭内还是在家庭外,在学校还是在其他的环境中,他都是一种逆反的、冲突的、破坏性的,甚至呈现出对立违抗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持续地发育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
所以当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对环境特别的冲突,特别具有攻击性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这个孩子的人格发育处于一个异常的状态。
那为什么孩子和他的环境呈现出这种冲突状态并不好呢?
因为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一方面是逐渐成熟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孩子对环境,如果有一种归属感,必然就会有一种友好的状态。
什么意思呢?
比如孩子觉得归属于家庭,甚至觉得对于学校有归属感,对于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有归属感,那么归属感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模型和一种积极的关系模型,这样就不会对环境中的人和其他事物产生对立、冲突,比如说对规则产生对立、冲突。
第三种:
在我们的夏令营里面,我们还遇到了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
就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家庭内有很多虚假的人格面具,是一种非常讨好的类型,能够把父母哄得非常开心。但是他在家庭外,反而用一种冲突、对立违抗的模型来和环境打交道。
上述的三种情况其实都会提示孩子的人格发育异常。
传统精神分析认为孩子的这种异常的人格发育是比较稳定的,可能会稳定成长,会稳定到未来的整个婚恋关系、职场关系。
不过新精神分析认为孩子的人格发育不会这么早的定型,仍然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可能,特别是当孩子的环境再度友好的时候会有所改善。
五、如何让环境再度友好
什么叫做环境再度友好?
现在很多孩子的生活环境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与同龄人、与自然世界的玩耍时间过少,无法通过一种友好的人际互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去调整人格中不够成熟的部分。
人格中的不成熟,如果从根源上来讲,那就是人格发育在某一个关键时期环境不友好,导致人格发生了异常。
人格本来是用于帮助孩子来应对环境的。
换句话说,人格就是应对环境的一个工具。
孩子在某一个发育阶段,由于环境不友好,人格产生了一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情况的时候,人格发育肯定会出现一些异常。
六、孩子被边缘化---家庭以外的环境
这种人格的异常就是前面说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和环境对立违抗、冲突,对环境不适应。
第二种呈现出一种假性的人格面具,假性人格面具占据了人格的更多的部分,使得这个孩子的人格中的真实部分,或者说一种真实的童真的部分就会越来越少,这个孩子就像是个假大人一样。
第三种就是这个孩子可能会在一个环境下呈现出一种假性的人格面具、讨好的性格,一种虚假的人格的表象。
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它会呈现出对环境中的冲突、攻击。
那么,凡是和环境产生冲突、不适应和攻击的情况,其实都会导致孩子在环境中被边缘化。
孩子一般不大可能在家庭中被边缘化。
孩子们被边缘化更多的地方就是家庭以外的环境,比如说在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或者与其他同伴玩耍关系中,会发现孩子被边缘化了。
七、人格再度发育的机会
恢复友好环境的方法
这一点在夏令营里面会非常明显,那些凡是被边缘化的孩子在夏令营里面,用不了一两圈活动,用不了一两个小时,你就会观察出来他被群体边缘化。
因为不能融进群体,缺少融进群体必要的能力。
当不能进入群体,群体也会慢慢去冷漠他,他和群体中的其他小伙伴就无法形成稳定的关系。
这时他人格中的应对方式就会出来,他自己就会走到边缘、走到角落,把自己慢慢地再孤立起来,而他的这种人格中的应对方式又进一步加剧在环境中的被边缘化。
因为我们是用新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孩子虽然出现了上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他人格的某一部分在发育过程中不够成熟。我们用恢复友好环境的方法来矫正他们。
八、人格再度发育的机会
我们发现即使在夏令营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面,孩子们也会有很多的变化。
就说明当环境再度友好的时候,孩子们人格中那些不够成熟的部分就会获得再度发育的机会。
如果环境的友好能够稳定持续下去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人格的不成熟部分再度发育之后,继续发育到成熟的状态。
等到成年之后,他们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同样他们在成年之后,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还是面对他们的职业工作环境,他们都会有更好的应对的策略,这也意味着他们的人格能够比较好的发育成熟了。
九、夏令营,一个修正人格的机会
夏令营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带着孩子们去游学、研学、逛博物馆、逛风景区或者做一些团体活动。
夏令营要根本性解决的是孩子们在他们成年之前,在人格发育中的某一些异常、滞后的情况。
我们利用夏令营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友好环境,利用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友好的同伴关系来再度的矫正这样的人格发育的滞后和不成熟的情况。
给孩子们一个进入成年之前,也许是最后的几次修正人格的机会,这就是真正的心理学设计的夏令营所要做的事情。
简单地说就是两大点:
第一,大量的孩子与自然的良好互动。
第二,大量的孩子与同伴的友好环境的互动。
合到一起就是孩子与同伴在自然界的大量的友好互动。
这种友好互动它不会天然发生,它是需要专门的设计,因为这些孩子的人格发育状况使他们不能够融入到环境中,去产生友好的关系。
温馨提示
我们提醒所有的家长、所有的父母,包括所有的心理咨询师们要注意: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们在未成年之前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离开电子产品的环境。
电子产品环境是指的孩子无法产生更多的同伴关系,同时要离开一些可能具有伤害性的社交环境,或者是一些生活的场景,包括可能令他变化的学校和同伴的一些关系。
给孩子创造友好的一个环境,就是弥补孩子人格发育最好的一个药物。
这种治疗效果其实是大大的优于传统的一个咨询师面对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这样的治疗场景的。
小明语录: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生命最终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尝试各种可能,去生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