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人格障碍类型筛查测试,错都是别人的,对自
也许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任何人都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经常怀疑其他人正计划利用、欺骗或伤害他们;他们觉得自己可能随时都在遭遇毫无理由的攻击,尽管没有证据,但他们仍坚持自己的怀疑和想法,坚信自己的利益正在受到侵害;他人无意中的一些言行举止,很可能会被他们“解读为”人们总在背后议论自己,并坚信那是对他的敌意或阴谋;时常无理由的怀疑伴侣在性.关系或其他各方面有不忠;他们甚至会对人产生厌恶感,并且很容易怀疑别人对自己也怀有这些反面情绪。
在他人眼中,这类人往往极度自以为是,并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缺乏对自我真正清晰和稳定的定位,对自己的认知会随着所处环境和在一起的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他们的自尊常常会不切实际的忽高忽低,常常把遇到的问题归咎于身边的人,却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视而不见、不负责任。
因此,他们很难与他人形成亲密、长久稳定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妄想型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简称PPD,也叫偏执型人格障碍。
我曾在有关焦虑症(点击蓝色下划线字体查看文章)的文章中提及,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抛开基因因素,强迫型人格障碍是因为有限的情绪表达和完美主义所导致的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因为童年受到身心的虐待,失去父母的关爱或与父母分开,对照顾者依恋上的不安全感所导致;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因为儿童期经常处于随时随地担心突如其来的责备或责罚的环境,或暴露在一个成年人有不可预知的愤怒和狂怒事件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不被信任;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而他却没有应对或逃避机制时所导致。
可能会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1.其它类型的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2.精神分裂症或者某一种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妄想,特别是被害妄想、幻听)3.躯体症状障碍(一种或多种慢性躯体症状伴随显著而不成比例的与症状相关的痛苦、焦虑和日常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5.物质使用障碍(如烂药、烂酒及各种成瘾性习惯行为模式)6.某种焦虑障碍,如(失眠、易疲劳、肌肉紧张、烦躁、惊恐症等)其实,作为患者的家人,很容易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混合的病症,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判断的依据。根据M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来作出诊断,患者必须怀有对他人深度的不信任和怀疑,并常常视别人的动机为恶意。在其他多种环境下都有体现:至少符合以下其中4点:1.臆想他人总是故意羞辱、利用、伤害、剥削或欺骗自己。2.无理由地担心其朋友或共事者的忠诚和可信度。3.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莫名地会害怕别人会利用这种信任,反过来造成对自己的伤害。4.往往将别人的言语或行为解读为故意贬低、威胁或敌意。5.对自己被伤害的事件,如:被辱骂、伤害或怠慢,长期怀恨在心。6.一旦当自己觉察到自己的声誉遭到了攻击时,会立即表现出愤怒或反击。7.无理由、无证据地反复怀疑配偶或伴侣的不忠。8.症状早在成年早期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患者总是将各种事件都联系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另一半的忠诚;表现出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倾向;具有歪曲事实的倾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对他人极度挑剔,但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容易长久地心怀仇恨,不肯原谅他人对自己的侮辱、伤害或轻视;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当建立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时,他们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原因在于:一方面,理想化自我认为他自己是一个优越的人,他往往对自己的努力和他能达到的目标的信念是夸大的,因此他往往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公然的傲慢、雄心、进攻或苛责,他感到自给自足,蔑视他人,需要得到赞美和盲目的服从。但是另一方面,头脑中被抑制的真实自我往往感到他是无助、顺从、让步,依赖他人、渴望情感的。当这两种自我认知的方式同时起作用时,他们的内在必然会是分裂的,因为这两股冲突的力量分别将他拉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当他们内在无法调和这种矛盾时,就会采取“分隔”措施来尝试缓解冲突。他们用或极其自谦或极其浮夸的的行为来应对生活,却并没有因矛盾而感到不安,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两个自我之间完全是切断的,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在他人眼里看来他们没有自知之明的根本原因。所有的设防与控制的动机,都是因为自我保护的需要。PPD患者一方面渴望情感,一方面又不愿信任对方,认为对方太了解自己会对自己造成不利。他们害怕被人看穿她是无助、顺从、让步和依赖他人的。这种对任何隐含着无助感的事物的恐惧,是他们最剧烈的恐惧。因此他们表现得厌恶和鄙视这种感受,因为这让她感觉到羞辱(低自尊)。因此掌控局势就成了她最好的方法。精神异常有两种大类,一种是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另一大类是人格障碍,则不同于阶段性的心理疾病,而是这个人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经历的综合原因而长成了“不太正常”的样子,这种人格上的不太正常不是一时的,而是比较长久和广泛的。
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些不太好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模式,不过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特征通常不会带来很大的阻碍,往往还能让人们显得真实,有的特质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还是有适应作用。
但如果走出那个小环境,进入更大的环境,有些特质就会有些不合时宜。当这些不完美的性格特质过分突出和僵化,以至于使人们在工作、人际交往、伴侣关系和正常生活中存在严重的障碍,这很可能就达到了人格障碍的程度。
但是人格的偏差是长期形成的,且与人们非常深层、核心的认知信念有关。所以,很多有人格障碍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更多是在社会中频繁碰壁,或者因为关系问题或强烈的负性情绪而走进心理咨询室。但他们的人格特征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却频繁制造新的困境,或者持久地局限他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真实的面对自我。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在性格上或者心理上存在问题,或者在社交和适应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的困扰。建议你可以先通过自评的方式,了解自己是不是存在一些人格障碍的倾向。
《人格障碍专业评估问卷》最初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专家StevenE.Hyler.M.D.根据DSM-IV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编制的,被引入国内后,由我国的心理学家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做了本土化修订。本测评依据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本土化版本,可以对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这12种人格障碍类型进行筛查。
在测评结果页,你会了解自己总体的人格情况,以及偏离正常范畴的人格特征有哪些,并会得到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和调整指导。通过测评可以帮助你看见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对待自我、他人和生活的方式。这很可能带给你一次非常特别的觉察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只有超过18周岁,且长期表现出某种问题模式特征而影响到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的情况才会被诊断成人格障碍。测评结果仅供个人参考,还需要经过精神科医生的面诊才能得出结论。
测评须知
本测评适合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测评中会描述一些真实想法、性格特点或行为习惯,请您根据您近几年的大部分情况作答。
测评结果仅供参考,不能成为专业诊断的依据。
答案无好坏之分,您只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即可,如多数情况下符合您的情况则选择“比较符合”即可,反之,很少那样则选择“比较不符合”。
如果无意点错选项,可以随时点击“上一步”返回并重新作答
专业研发团队介绍
人格魔方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心理测评平台,成立至今,已陆续推出多个专业测评,覆盖人格、职场、爱情、能力、价值观、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
对于测评,我们秉承初心,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努力用最详尽的数据和图表对大家的结果进行个性化的解析和展示,并在最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每个人更好的探索自己的个性,发掘自身的潜力,转动魔方,成为探索更大的自己!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人格障碍,想了解自己的人格是否正常,请完成以下测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