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被动方式表现其强烈攻击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性格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而是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权威。在强烈的依从和敌意冲突中,难以取得平衡。

但这一诊断在DSM5中被删除了,所以题主的被动攻击不是一种人格障碍,而是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被动攻击之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被压抑的情感不会就此死去,它们只是被掩埋了,但总有一天会以更丑陋的样子再次出现。”

当我们拖延自己的任务时,其实是在表达,你可以强迫我做这件事,但我可以选择不把这件事给做好,既然你让我不舒服,我也要让你不好受。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很害怕,我们担心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被否定、被贬低乃至被抛弃,所以我们只能和其他人抱怨自己心中的不满。

但它是一种让人很心酸的攻击方式,为了攻击别人,我们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发展。

而接纳是改变的前提,让我们和心理的“被动攻击”聊聊天。感谢它满足了我们的欲望,告诉它我们已经长大了,有更好的方式可以保护自己了。

(一)被动攻击——我最后的武器

被动攻击是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愤怒情绪,以此来攻击令ta不满的人或事。人们在进行被动攻击的时候,内心充满怨恨和愤怒,但却公开地展现出和蔼的样子,暗地里则不作为、不合作。

它的根源是我们心中的愤怒不能直接的被发泄。生活中许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并且,强势的一方可能攻击性很强,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被动攻击的情况。

比如小时候你周末很想出去玩,但有次考试没考好,爸爸妈妈非常生气,骂了你一顿,不让你出去玩,让你呆在家里写作业。你不敢顶嘴,于是你故意磨磨蹭蹭的写作业,或者宁愿坐在作业前面发呆,也不要写作业。

因为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有了愤怒,就一定会想办法表达,如果在意识层面压制了下去,潜意识也会做这个工作,要么攻击别人,要么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感谢被动攻击,因为如果没有它,我们那些积累下来的愤怒会指向自身,让我们怀疑是不是自己很差、不值得被爱,所以只能默默承受别人的攻击。长此以往,我们的自尊水平可能会严重降低。

(二)你保护着我,也伤害着我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被动攻击的方式,无论哪一种,都给自己和对方同时造成了伤害:

1、拖延

“我明天再和你说”

被动攻击的人可能无法面对别人说“不”,但内心深处又不想答应别人,于是就采用拖延的方式逃避问题。

但拖延的越久,带来的结果就会越差。拖延之后的拒绝或接受都会让对方不那么满意,而逃避所形成的惯性,会让我们在下次更难开口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心不在焉

“我从来不知道这回事啊”、“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过啊”、“奥,我把文件弄丢了,抱歉”

有时我们即便嘴上答应了,但心里还是觉得很不舒服。凭什么我要这样做,潜意识里就会把这些事情看作是不重要的事情,不好好做,于是会发生很多遗忘、粗心的行为。

长此以往,别人会觉得我们是个不可靠的人。我们固然用这种方式推开了我们不喜欢的合作者,但我们也失去了他们带来的帮助。也就是为了不被利用,我们选择了不成长。

3、逃避责任

“那不是我的工作”、“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呀”、“啊,我以为你知道呢”

当我们攻击的结果实现了之后,因为我们连做这件事都是不情不愿的,就更不会觉得没做好是我们的责任了。

但别人不会这么看,我们会被看作是不负责任、没有能力的人,最终在事业或人际关系的发展上遭遇瓶颈。

所以之所以我们要摆脱被动攻击,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三)超越被动攻击

1、思考愤怒的原因

进行被动攻击,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愤怒被一些重要的人物压制了。比如孩子愤怒的资格被父母压制了,妻子愤怒的权利被丈夫劫掠了,员工愤怒的权利被上司剥夺了。

而我们把这些被压制下来的愤怒,用被动攻击的方式释放给身边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是想要向谁表达我们的不满?是谁让我现在这么愤怒?而如果最初让我们不满的是上司,那我们回到家用被动攻击的方式攻击亲人就很没有道理。

2、寻找替代性的表达方式

表达愤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你可以用直接表达代替被动攻击。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不再是那个无力的小孩子了。现在是不是在和父母的对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而职场中对上司的愤怒,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我们可能永远都不能直接表达出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向自己亲密的朋友吐槽,或者进行运动,释放自己心中积累的不满。

3、直面内心,我很重要

很多习惯于被动攻击的人,在长期的被压制过程中,可能会内化一个非常严厉的超我,在环境改变之后,仍然自己批评自己,告诉自己:我的观点是不重要的、我的感受是错误的。

但真实的自我,是无法被改变的,你尽管去压抑、贬低自己,那些愤怒就是会不断产生,你就是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着去接纳自己,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活着。

“只要移除了阻碍,人会自然的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64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