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理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个体处于自己无法选择的关系之中,被迫做违心的事,虽然他也讨厌被迫行事的方式。健康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具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能使人得到友爱及独立性。而只要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性,就必然不会有选择,也就必然会有怨恨和痛苦。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离不开别人,你便成了一个脆弱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所需要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那么你就感到被人抛弃,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极为痛苦,甚至崩溃。依赖别人如父母、师长、领导、朋友等的人,会把别人看的比自己重要,期待着别人的安抚与赞许,会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意愿说话、做事,以取悦对方,而将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这样就丧失了自我,事后会感到怨恨,心中不平,而不如此又感到内疚和不安。

01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02

形成原因

依赖型人格障碍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在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是无法生存的,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的父母是万能的,他非常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1.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万事包办,那么子女将失去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产生对父母或对权威的依赖心理,认为别人会给自己处理好一切。

2.如果父母过分打压,否定孩子,要求子女符合自己的要求,他们一样会失去长大和自立的机会。因为长期来自父母的打压,会让子女真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是做不好事的,她会非常自卑害怕去独立承担一件事,她默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成年之后同样无法自立。

这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需要别人来帮助自己做选择,终身不能独立自强去承担事情,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03

相关建议

1.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

2.与你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为何要独立行事,并明确你出于义务而行事时自己的感受。这是着手消除依赖性的有效方法,因为其他人可能甚至还不知道你处于服从地位的感受如何。

3.提出有效生活的5分钟目标,确定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不妨回答说“不,我不想这样做”,然后看看对方对你的这一答复的反应。4.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5.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受,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和压力,独自去做一些事情,并且发现自己也可以做好,真切的体会到那种胜任感时,我们才可能真正的改变依赖别人的心理惯性。

关于我们

稳如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65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