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诊断 >> 践行西东谈健康middot一例广泛性
焦虑の案例
▉一般资料
焦某,男,32岁,工程师,未婚,住单身宿舍。
经详细询问、调查,其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焦某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为国家干部,其母为小学教师,现均已退休。上有一个姐姐,现已婚,在外地工作。
焦某自小聪明懂事,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老师和长辈的喜爱。因其做事认真负责,倍受老师器重,成为班里的班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常受表扬。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6岁以前,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同时照顾姐弟两人,故将其送至外婆家,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上学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对其要求较高,期望极大。从小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主诉和个人陈述
因“无故紧张害怕,导致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正常工作”而就诊。
个人陈述:
他诉说近来常常感到心里发慌,无缘无故地紧张而害怕。心里想的几乎都是担忧的事情,如害怕上班迟到、担心被解雇、怕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等等。而且每时每刻都感到全身酸痛,肌肉紧张。
这种状况令自己非常苦恼,以致难以入眠,无法正常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也不佳。去医院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
问题起于半年以前,自己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时。自己一直是一位好强、工作认真的人,工作数年来一直渴望能得到提升。
当得到此机会时,心里又是高兴同时又非常不安。
怕自己工作不出色,在同事中没有威信,怕得不到上级的赏识,因此,每天都拼命工作。
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很能疲劳,而且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因而压力更大、精神更紧张了。
一些同事总是说自己工作太紧张了,可自己却认为这不是问题,工作紧张应该是精力充沛的一种表现,而且过去自己也常以此来获得成功。也曾试图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些,可仍无法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消除越来越明显的烦恼。
现在比以往更紧张,沮丧极了,不知道这种糟糕的状况何时才能结束。真希望自己能够像其他同事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自己改善目前这种状况。
▉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讲话声音清晰但低沉,情绪低落,眼神黯淡。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始终紧绷着脸、眉头紧锁,坐立不安,显得很紧张和不自信。
但其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基本流畅,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在谈到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和精神及身体状况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症状分1.8,人际敏感2.5,抑郁1.6,焦虑3.9,其余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围内。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4分,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6分,标准分70分,提示有重度焦虑。
▉评估
焦某的症状符合DSM-Ⅳ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他这种过度的紧张焦虑状态长达半年之久,而且在这半年当中,他的担忧、紧张、全身酸痛等心理、躯体症状频频发生,甚至有增无减。
他几乎符合六项诊断中的全部标准
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
容易疲倦;
思想难以集中或头脑一下子变得空白;
激惹;
肌肉紧张;
睡眠障碍(难以人睡或常醒转,或转辗不安地令人不满意的睡眠)。
此外,他的人格因素也使他很难摆脱这种状态。
他是一个十分争强好胜、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事必躬亲,不相信其他人的工作能力;他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上级领导批评或不赞同他的工作,他就会因此而更加紧张,甚至遣责自己。这些状况已经威胁到他的正常生活。
种种迹象表明,焦某已经患上较为严重的广泛性焦虑障碍,但是由于他内心中迫切想摆脱这种状况。
因此会在主观上积极地配合咨询人员,容易建立正常而又和谐的咨访关系,这对下一阶段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展开为较有利。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近期目标:消除焦某对工作表现的莫名担忧与焦虑。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暗示,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工作表现焦虑,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及信任他人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导致这种焦虑症状进一步泛化、严重化。
另外,由于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且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咨询过程
#
第一次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在充分尊重求助者的前提下,用开放性问题收集一些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等,让其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
第二次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让焦某描述其焦虑和担忧、介绍焦虑和担忧的性质、治疗的概览(如自我监测、完成作业、有规律地参加治疗的重要性)、解释治疗的原理。
作业:自我监测。
#
第三次
目的:
①对自己不良认知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②学会放松。
方法:会谈、行为放松训练。
过程:检查自我监测表、回顾焦虑的性质、讨论焦虑的生理方面及维持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因素、介绍16组肌肉群渐进式放松(PMR)的原理并放录音练习PMR。
作业:自我监测、PMR练习。
#
第四次
目的:
①认知重构。
②进一步学会放松,逐渐缓解紧张状态。
方法:会谈、认知重构法。
过程:检查自我监测及PMR练习;进行8组肌肉群PMR练习,同时进行鉴别训练;描述以及辩驳灾难化的思维。
作业:自我监测(焦虑、认知监测和辩驳)、PMR练习。
#
第五次
目的:
①认知重构的巩固。
②能很容易进行肌肉放松。
③担忧暴露法。
过程:检查自我监测、PMR、认知辩论(如过度概括化的可能性、去灾难化等);进行4组肌肉群PMR练习;介绍担忧暴露法。
作业:自我监测(焦虑、认知监测和辩驳)、PMR练习、日常担忧暴露。
#
第六次
目的:
①用担忧暴露法逐步降低焦虑水平。
②学会简单放松法。
过程:检查自我监测、PMR、认知辩论及担忧暴露练习;介绍回忆性放松;回顾担忧暴露的原理;进行担忧暴露练习。
作业:自我监测(焦虑、认知监测和辩驳)、担忧暴露、回忆性放松练习。
#
第七次
目的:
①巩固回忆性放松法。
②学会时间管理,进一步降低焦虑水平。
过程:检查自我监测、认知辩论、担忧暴露及回忆性放松;练习回忆性放松;介绍时间管理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担忧行为阻止法)。
作业:自我监测(焦虑、认知监测和辩驳)、担忧暴露、担忧行为阻止法、时间管理或问题解决练习。
#
第八次
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他的变化。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
感觉症状明显改善,睡眠基本恢复正常,身酸痛症状也随之消失;虽然还会时常感到不安,但已能很快放松;现在已能正常工作了。
求助者较刚来时明显精神了许多,不再显得那么紧张不安;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认知也逐渐趋于正常,原先的完美主义认知模式已被打破,已能按咨询师所建议的将一些事交给同事去做,对自己也变得自信起来。预期目标基本达到。
治疗后心理测验结果:
SCL-90:躯体化1.3,人际敏感1.6,抑郁1.1,焦虑1.8,除焦虑外,其它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
SAS:粗分43分,标准分54,提示仍有轻度焦虑;
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求助者焦某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到了焦某的具体情况和导致问题的可能根源,并得到其很好的配合。
应用认知疗法协助求助者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其负性认知和情绪。
并辅助求助者采用焦虑暴露法和回忆放松法,使其在认知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缓解和消除无谓的焦虑,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
文/《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案例报告》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