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诊断 >> 警惕父母的被动攻击行为,别让孩子受伤澎
这两年,围绕20-30岁+青年人爱情、家庭、职场主题的热播剧特别火。最近,除了今夏爆款《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之外,从青年父母与孩子关系讲起的《以家人之名》同样如火如荼……这种受众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生活场景下,青年男女、职场父母们在诸如冷暴力婚姻、丧偶式育儿、PUA、拜金主义等众多问题前的困扰、折磨与崩溃,大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从心理层面有迹可循。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聊在家庭与婚姻生活中,对于丈夫的所表现出的冷暴力、不作为、不负责(丧偶式育儿)、敷衍、指责等被动攻击行为,大家都怎么看?你家里是否也有这样的另一半?如何正确辨别被动攻击行为,并引导他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让孩子健康成长?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警惕父母的被动攻击行为,
别让孩子受伤
文
斯科特韦茨勒
01
科普一下,什么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又称“隐形攻击”。如果简单解释“隐形攻击”的话,那就是一个人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和事情。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攻击方式,比如责怪、抱怨、愤怒,甚至肢体的攻击,而更多是一些隐秘的行为,比如冷战、敷衍、不作为、不合作、不负责。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做过隐形攻击者或者被“隐形攻击”过。近些年随着“夫妻档”综艺的热播,我们在节目中也能看到不少夫妻相处间的隐形攻击行为案例。比如最近热播的《做家务的男人》中,王祖蓝的“宠妻”人设就崩塌了:
△
王祖蓝对妻子李亚男先指责再肯定的一套操作,就是典型的被动攻击行为。
被动攻击型男性很少是“坏人”。他们不是暴徒、家里或工作单位的暴君、好色之徒或危害社会的骗子,但他们也不是清一色的“好人”——他们是让你心灰意冷的男人。他们忍受着内心捉摸不定的巨大恐惧,这种心理机制注定要让你和他都受到牵绊。
被动攻击型男性会肆意挥霍天赋、时间和感情,让你时不时有种被蓄意伤害、被操纵利用、被背叛、被贬损、被屈尊俯就的感觉。这一刻你还对他信心满满,下一秒他就会高度克制,表现得冷漠无情。比起被冷漠对待,我们情愿跟对方大吵一架,至少这样不会让自己那么痛苦和折磨。在亲密关系中,被“隐形攻击”的一方经常会有一种体验,那就是:好像也没做什么,但往往自己会感到莫名愤怒和难受,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虽然被动攻击行为不分男女,但“被动攻击行为”对女性来说并不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冲突,但对当今的男性来说却是如此,拥有被动攻击人格障碍的男性可能会特别具有破坏性,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男性被动攻击者。
02
被动攻击型男性有哪些特征呢?
以下介绍的特征基本可以用于描述所有类型的被动攻击行为,但被动攻击型男性并不是只具有其中的一种特征,而是会同时具备多种特征。同样,这些特征也并不能反映被动攻击型男性的全部人格特征,他可能还有其他非被动攻击性的人格特征。
恐惧依赖性。
恐惧亲密行为。
恐惧竞争。
蓄意阻挠。
制造混乱局面。
感觉自己是受害者。
制造借口和说谎。
拖延。
经常迟到和健忘。
说话模棱两可。
爱生闷气。
警惕他的逃避:想当好父亲,却希望妻子接替他的父亲角色
被动攻击型男性成为父亲之后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他对孩子的感情与对任何一位家庭成员的感情是一样的。父亲身份给他增添了额外负担,为了得到妻子的爱和关心,他甚至可能与他的小孩展开微妙或公开的竞争。作为一个父亲,他可能对别人对他的要求和期望十分敏感并产生抵触心理,和作为一个丈夫、一个下属时的情况一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对做父亲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和自己的父亲之间的问题。
他喜欢独处、吝啬小气,这都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他可能对钱很吝啬,但对孩子的感情和关心更加吝啬。他想做一个好父亲,但经常没有时间陪孩子,而且憎恨孩子对他的正常要求。他的矛盾情绪再次表明了他的想法。他想成为一个好父亲,但他希望你作为他的妻子能接替他的角色,去关心和爱护孩子。他在某种程度上让你来承担父亲的大部分责任,他会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感到内疚,所以就会继续回避。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表现一
父亲:避轻就重,规避管教+面对孩子的愤怒情绪
孩子:对敷衍或谎言困惑,近一步挑战极限,逗弄父亲
对被动攻击型男性来说,养育子女最困难的莫过于管教孩子。尽管他会担任家里的权威(“这是我的房子,你要按我说的去做。”),制定规则,告诉孩子如何辨别是非,但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大部分被动攻击型男性喜欢避重就轻,把重担交给你。孩子考验父母的耐性很正常,有时候我们都得被迫表明立场。被动攻击型男性会努力规避这种危机,希望在他被迫面对孩子之前,孩子自己能有所改变。规避是一种拖延,它让被动攻击型父亲感觉自己能够免于孩子的愤怒情绪。然而他注定会和孩子持续斗争,因为孩子就希望家里有这样一位权威。
王先生“性格温和”。当他的女儿圆圆大声哭喊或大发脾气的时候,他会感到困惑或十分害怕。王先生的妻子总是抢先一步去安慰她,这让他如释重负。天真的女儿这么小就知道如何操纵她的父亲,只通过简单地发牢骚或威胁就能让父亲满足她的要求。下面的“裙子事件”就能说明这一点。
圆圆生日快到了,她的父母给6岁的圆圆买了一件新连衣裙,并把裙子藏在了一个她够不着的地方。王先生是这样对心理医生说:
有一天下午妻子出去了,我听见圆圆先后打开了她的衣橱和我妻子的衣橱,到处找她的裙子。我知道她想试穿一下。不过,我也知道,如果裙子弄褶了,生日聚会上就没法穿了,我的妻子知道了也会生气。
所以当圆圆来问我裙子在哪儿时,我不能直接告诉她真相:“你不能试穿,这是为下个星期专门准备的。”其实她也很清楚这一点。于是我就对她撒了谎。我想转移话题,就说:“什么裙子?我不知道为你买的什么生日礼服,还是问妈妈吧。”
他的反应让圆圆很不解。她明明记得买裙子的时候告诉过爸爸。王先生装作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为了先发制人、不让女儿发脾气,他坚持说:“你的衣服那么多,我怎么记得清?回你的房间去玩吧!”然后就继续读他的报纸了。
许多父母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解决某个问题时,会选择否认来避免处理问题。对王先生来说,仅仅向女儿说明穿生日礼服的限制条件就让他在当个好父亲的事上产生了冲突。他害怕孩子生气,于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回避。
感觉受到了孩子的威胁,给了孩子让自己感觉受到威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王先生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必要的谎言让孩子感到很困惑,他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是相信他们感受到的,还是父亲告诉他们的?他们会进一步行动,挑战父亲的极限,只是为了逗弄父亲。
表现二
父亲:在外受挫,回家把压力、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被贬低、过分要求,恐惧被强化
另一些被动攻击型父亲如果在权威人士(老板以及比他们更可靠、更有可能成功的同事)那里遇到了挫折,就会发泄到生活中那些最无力保护自己的人身上,也就是他们的孩子身上。把自己被压迫、被利用或被虐待的情绪转移给其他人,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对攻击者的认同”。他们会绝地反击。他们感觉被人虐待,所以认为他们也有权去虐待别人。他们不太可能打骂孩子,但却能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给予孩子与其“罪名”不符的惩罚。
周先生就是一位给女儿真的施加了很大压力的典型的被动攻击型父亲。周先生是一个爱生气但不会主动承认错误的人。孩子们感受不到他的父爱,只觉得自己生来时乖命蹇。他经常对孩子们在家务活上提出过分要求。例如,他会对孩子们说“你们要自食其力”,让他们做越来越多的家务活。这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善于玩弄权术的父亲没有让孩子们感觉受到重视,而是使用身为父亲的权力虐待他们。
有这样一个与孩子为敌的被动攻击型父亲,孩子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孩子在学校学习不好,父亲会贬低孩子,说孩子“没有学习能力”,强化孩子最大的恐惧。他会为孩子设定标准,但如果孩子达到了标准,他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他会在孩子面前装出一副没有缺点、充满爱心、一贯正确的样子。这反映了关爱型父亲和虐待型父亲之间的不同。关爱型父亲会为孩子的最大利益着想,激励他们去做得更好;而虐待型父亲会在孩子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时,对他们进行致命的打击。
在被动攻击型男性的生活中,家庭生活是大爱和支持的来源,但也是促使他做出大部分矛盾行为的痛点。他会寻找机会制造很多压力,清算那些无心的怠慢行为,那些他无法忽略或轻易原谅的怠慢行为。他与你一起开始建立的家庭生活可能是他早年家庭生活的缩影,会让他想起他童年时不快乐的回忆和冲突。
他会改变吗?你能为你们的关系做些什么来转移他对陈年往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