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更快,得知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我们能从他们的第一视角来感受这个群体。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重性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部分病人有慢性化倾向或发展为精神衰退。

在我国,这个沉默的群体,在互联网下被更多的人得知。我们将慢慢消除对精神类疾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现代医学还未能将他们彻底治愈,但是我们从一个个镜头、一帧帧画面中,来了解这个疾病,去探寻什么的面纱,窥探这个群体的真实世界。

社交媒体上,部分网友身边或自身的真实经历

01

我有幻觉或妄想等各种问题

精神分裂症对于大脑的掌控力很低,尤其是幻想和妄想。这也是最严重的两个症状。

幻觉是患者觉得自己能听见和能看见,但是在外人看来并不承认存在。在五感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幻觉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幻觉(也就是自己能听见,但是别人听不见)。在精神分裂症中,被害妄想症是其中最为常见的。

小编有话说: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幻觉和妄想症状,对病人来说,他们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很难意识到这是病理性症状,也很少主动就医。所以周围人意识到这个情况,是精分早期发现的第一步。

除了前文提到的两个症状,还有其他症状,比如言语和行为紊乱,这些情况也同样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情绪表达上,情绪不再有很多波动,情绪表达也逐渐减少。常常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和面部表情,对于做事也缺乏行动力,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在社交上,表现为说话少,变得孤僻;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现为无所谓;甚至也不在乎外表,不洗衣服不洗澡。

如果在工作上,表现为工作出现失误,在沟通上也逐渐减少。

甚至更严重的会出现生活上的失控,对于日常生活上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下降,导致解决解决不了问题。

02

别人以为我是多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跟多重人格一样吗?

精神分裂症是医学界最为复杂、神秘同时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精神疾病)之一。自年瑞士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勒将此命名为“精神分裂症”以来,人类对其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然而直到今天,精神分裂症致病因素仍未明确,即便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抗精神病药物,但也都无法根治该病。

多重人格障碍即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是分离转换障碍(过去俗称“癔病”)中分离障碍的一种。其特点是同一个个体身上会有两个或多个人格出现,他们交替控制着个体的行为,并伴随着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且这种记忆障碍无法用通常的遗忘来解释。

03

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避而远之,认为他们都带有攻击性,会突然攻击自己,而且是治不好的绝症。还有不少患者在发病初期被忽视、被歧视,有的家人还讳疾忌医,甚至把病人藏起来、锁起来,导致延误治疗,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照顾患者是很消耗家属的耐心的,而且由于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家属还可能要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从而排斥或厌恶患者,更有甚者打骂患者。造成患者自我厌弃,严重者导致患者自杀或产生攻击、伤人毁物的行为。

精神方面的疾病最为脆弱,尤其是精神分裂症,会使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压或者异常的状态。疾病重在预防,在了解了以上的精神分裂症的诱因后,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预防。

温馨提示: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出现异样,症状偏向于精神分裂症,那么这时候就要注意,提前去医院进行检查就诊。如果确认患病,要做好治疗的工作,服用正确的药物。

虽然对于患者的病因不好一一探究清楚,但是精神分裂症并非不治之症。病人在系统的服药和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好的控制和防治,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会角色。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94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