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大爱心理案例分析人格在爱与恨的边
叮铃铃……值班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急忙拿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很年轻的声音,有点急但还不乱。
“你们是做心理咨询吗?”
“是的。”我平静的答道,“请问您需要我们的帮助是吗?”
“你们跟精神病院没有关系,一点关系也没有对吧。”
“对,我们是专业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采取非药物的形式为我们的来访者和求助者服务,请问您是哪方面的问题?”
“让我想一想再打。”说着这位男青年挂断了电话。我想他大概在精神病院做过一些治疗但没有解决问题,使他对精神病院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对与之相关的机构都心存疑虑,让他想一想也好。
大约30分钟以后,这位男青年又打来电话。在大约40分钟里,他详述了自己的问题。原来在此之前,他已经六次住进精神病院,包括省市区和上海的一家精神康复机构,尽管所有的精神科医师都诊断他并非精神分裂症,每次都住开放病房,但还是为他开了包括抗精神分裂症类药在内的数种药物,这些要他已经吃了十余年了,他再也不想吃药了。事情的起因是在他高三那年冬天,由于剧烈的头疼他放弃了努力11年的学业,他父亲就几乎是暴跳如雷。不久,他又与姐姐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甚至打了起来,他父亲就让精神病院的救护车拉走了他。从此,只要他已与家人发生冲突,父亲就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现在他没有工作,没有自己的家庭,完全依靠父亲生活。另外,他不能长时间呆在同一个地方,有时表现为强迫思维,有时则表现为强迫行为,经常会就一些比如电视关了没有之类的小问题反复折磨自己,反复检查电器、开关等等,不能与父亲心平气和的交流,经常会起冲突。发作时会摔东西,有时会拿起利器威胁家人。他希望我们这里能帮助他重新开始生活。
我告诉他只要愿意他随时都可以预约时间,只要他不是精神分裂症我们完全可以帮助他。
谁知这个电话之后,过了3个月的时间,在我几乎忘记他的时候,那位男青年——D先生才有出现。按照我们的约定,他和父亲一起前来,但是迟到了半个小时。D先生解释之所以这么久才来是因为和父亲约不好时间,毕竟钱是父亲出的,得听父亲的。因为D先生已经在电话里详细的进行了描述,我就让父亲先说。
D先生为迟到道歉,还没开始说其他的就明显的感觉到D坐立不安,似乎有什么事使他非常焦躁。在征得了D的同意之后,我让他先行回避去另一个房间做心理测试。
原来,D在上高中的时候学习非常好,在省重点还是为于全校前三十名。高三时突然不想上了,给他办了休学,从此一天学也没上过。刚不上学时,有一天姐姐说了他几句,他居然拿刀砍姐姐,姐姐跑了,就砍爸爸、妈妈、姥姥,拦也拦不住,这才想着孩子这一段时间都不大正常,是不是疯了?就打了精神病院的电话。虽然后来精神病院的医生并没有将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大部分的诊断是躁狂型神经症,只有一个医生诊断为人格障碍。但是,D闹得也太凶了,每次闹起来都几乎要出人命,有一次甚至社区保安、民警、巡警都来了。不把他送精神病院难道送拘留所?现在为他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真是发愁。
这时D的测试也做完了,根据测试和与父子俩的谈话,我们看到D的确不是精神分裂症,精神病院的诊断没有问题,他的临床表现就是双向情感障碍:很明显他敏感多疑、不能理解别人、也不爱别人,常将困难、问题归罪于家人,尤其是父亲,因此一点小事就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很显然D的辍学、强迫性思维、强迫行为、焦虑和抑郁、在家里闹和家人争执打斗都是一种现象,根本原因是D在既往的经历中形成的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所以是否可以改善D的人格特质决定着D是反复的治疗、临床治愈、复发,还是基本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正常生活。
所以设计了精神分析师家庭疗法,要求D和父亲、姐姐一起来,共同帮助D走出困境。但是由于D的坚持他们并没有如约前来,第二次D单独走进了诊室。正如我所预料的,D并不配合。他一直坚持现在就告诉他一种立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一提一种疗法,D马上说“现在开始吧”但是只要我一开始了解情况,D就马上说:“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了。”看上去D对了解他的情况以及“被权威所控制”是非常恐惧的,他希望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完全被别人了解的情况下解决目前的困境。
所以我不得不先通过放松训练降低D的紧张程度,放松下来,进一步取得他的信任。D放松了下来,表示感觉非常神奇,感觉现在没有强迫思维了。但还纠缠于马上学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微笑着没有回答结束了此次咨询,并预约三天后的下午再来。咨询结束后,D马上打“姐,结束了,你带我上街吃饭吧。”大概D姐没有立即同意,D看上去很生气,一声不吭地听着电话,最后好像D姐同意了,他兴奋地像个年幼的孩子似的说:“好,马上就来。”
我估计他并不会如约前来,否则主流的精神病院他的问题早就解决了。果然,他没有来,第四天上午D打来电话一定要马上告诉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具体怎么做,他自己回家做。我没有回答他,而是问他是否打算自己解决。D当时非常生气,匆匆地挂断了电话。因为D父强烈地要求D尽快正常生活,比较配合,我就给D父打了电话,告诉他当天下午和D一起来,以后不论D如何要求一定陪同,直到D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相对正确的认知为止,有可能的话D的姐姐一起前来。
当天正好是周六,下午D一家四口如约前来,我先让D和其父亲做了个放松训练,使他们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开始治疗,当然根据D的情况适当做了调整。
为了让D接受治疗,我从比较轻松的沙盘游戏开始(沙盘游戏是一种基于精神分析的游戏治疗)。D没有像别人一样在沙上摆上小房子、小人、小动物、小树等等,而是把手头几乎所有的玩具都埋在沙下,只剩下了一把手枪。显而易见,D对周围的人群强烈的不满,甚至想毁灭,与其被动——攻击性人格极为吻合。尽管常与D发生冲突,D负还是非常吃惊,甚至还有些恐惧。我笑了笑,其实D并不恐怖甚至还有些幼稚,从D的有点得意的神情中完全可以看出来,尤其是父亲和两位姐姐关切的目光更让他得意。事实上D的父亲和姐姐一直以来非常爱D,在这种过分的娇宠下,D就产生怨恨的心理,但D又是依赖,不能独立作出选择和独自生活,所以形成了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现在他在沙盘中的设置和表情再现出的就是这种人格障碍的特质。
我微笑着向D的家人表示不用担心,然后分别与四个人进行了交谈,了解他们对目前问题的看法、态度以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运用角色扮演的技术扮演现实发生的事件,重现当时的场景,并予以录像、重放,使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问题有再认识的过程,包括D都对当时发生的事件有了一点想法。
根据D的情况我私下嘱咐D父继续按医嘱服用药物,改善D的情绪(随时报告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另外因为D自己不能自觉的来访,因此要求D的父亲和二姐一定有一个人在D来访时陪同,保证D能按照要求连续完成治疗过程。同时每次都会对D安排一些家庭练习,需要家人监督执行,家人也要按照治疗师的要求改变对D的态度和方法。
在D的3~5次的来访主要运用了系统脱敏疗法减少来访者对刺激的敏感性,让他的家人与他一起降低焦虑的指数。在每两次之间安排D在家练习在治疗中学习的放松技巧,写出所经历的让个人烦恼的事情,在下一个治疗的事端于治疗过程中和家人一起探讨。逐步让家人和D都不再重复交往中的一些错误做法,也改善D与家人的交流方式。
在D的6-10次来访,我们安排D用绘画的方式描绘自己、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自己与邻里的关系、自己与过去同学同事的关系、自己希望的生活、自己的生命树、自己经历的不幸事件……D的所有画作都表明了他幼稚、渴望得到保护但又反抗权威的意愿。我们运用精神分析技术,探究他觉得自己不幸的证据,一步步帮助他在画作上调整自己的位置,帮助他觉察过去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导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哪些行为会导致目前自己无法正常地学习、工作,从而改变D的错误认知。
D终于感觉到了家人都是爱自己的,过去对家人的恨导致了很多错误,甚至为了让父亲伤心,放弃自己努力多年的学业,父亲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自己想要什么工作就安排什么工作,姐姐不再每星期带自己出去吃饭,是想激起自己努力奋斗的欲望。
所以我们又花了两次治疗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用更加平和的想法替代挑战权威的做法,探究他在与其重要的人的关系中表现出的挑衅和后悔。当他表现出挑衅并随即道歉时,讨论这种经历的意义,探究这种行为方式是否是早期家庭相互作用的一种重复,确实受到伤害时用平和的方式表达痛苦,而不是用夸张的方式。同时安排他在家里继续练习。D在治疗里表示,觉得用治疗师教的方法与家人和邻居交往觉得很困难、很别扭,感到很累,好像非常虚伪。有时自己想好好与父亲交流,父亲反而很回避甚至有时还大发脾气。D父表示D确实在家中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是经常翻旧帐,尽管D每次说过去你如何如何对我,现在你只要不再这么做了就可以了,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有时想想就很生气。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按每月一次的频率安排了三次治疗,主要用来发现和改正D在练习中的错误。D父又为D安排了一份工作,同时安排D在一所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上函授大专。在这一过程中D的依赖心越来越少,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变得比较融洽,学习也渐渐有了热情,工作尽管也还不满意,也知道努力去干。有时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又安排D参加了五次人际关系团体沙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D逐渐成熟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复“预约咨询”了解咨询流程及预约方式回复“沙盘中心”了解沙盘治疗相关信息及体验方式欢迎广大心理爱好者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1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