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依赖型人格(dependent personality)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的很多重大领域里都放弃了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并且让被依赖者的需求取代了自己的需求。

依赖型人格形成原因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切人格障碍的基础和雏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心理固着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有的人甚至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依赖性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之为长不大、幼稚等。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的行为动机

首先,他们中的有些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家长包办的环境中,父母把本该由孩子决定的事揽过来自己承担,待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具备知觉型特点,也就是更善于认知和学习,而不是做决定和判断,这样的人往往优柔寡断、依赖性强,虽然聪明却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那些做不了决定的人往往有一种不现实的完美主义渴望,企图把握所有的因素。这让他们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或是让身边的人不够满意。而一旦他们做出了计划,也总会把能想到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去,最终却由于缺乏创造性,反而失败。

法国心理治疗师皮纳认为:那些不做决断的人是在等别人替他们做决断。他们因此不用承担任何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3种情况,有的人本来完全可以做决定的,但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放弃了这一权利。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方式好像在说:你帮帮我吧,我倒乐得悠闲。

依赖型人格特征

依赖型人格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对于别人情感和物质资源的饥饿和贪婪。存在着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以吞噬别人的情感、判断、决定为生。所以,他们的情感、自尊、自信是完全受制于人的,别人的情感和判断,决定着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常常乞求别人为自己做决定,但是,又不愿意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所依赖的人,抱着一种既感恩、又不满的矛盾态度。由于依赖性人格者的心理资源有限,所以只能一味地为自己着想,表现得就特别自私,他们很难表现出对别人的感激和爱。

依赖型人格者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大都比较幼稚,最明显特征,是与别人缺少界限感。显得似乎是一见如故,实际上是本能地通过套近乎,来获得新的更多的依赖源。这种类型的男人,很容易激发起母性较足的女人的感动。反过来也如此。但是,随着关系的发展,就越来越象一家人甚至达到彼此不分的程度。这时候,很多人把这样的感情视为伟大的爱情。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依赖状态。潜藏着很多危机。

消极型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他们觉得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在他们的心里,世界无情而混乱,别人总以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深深地怀疑,所以长大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尽可能维系同别人的情感关系,宁愿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这样一来,更容易使彼此的关系出现障碍。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知砂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正常的依赖和消极型依赖的区别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当然,我们必须区分病态的依赖和通常对于依赖的渴望。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成熟与否,我们都希望拥有称职的父亲或母亲陪伴左右。心理健康者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它牢牢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控制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么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而是会成为过分依赖的心理问题。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为消极型依赖人格失调,在所有心理失调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依赖性与爱的区别

真正的爱和自律性相辅相成。父母缺乏自律性,且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爱,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爱,更不知如何给予别人真正的爱。消极性依赖患者过度依赖的倾向,正是人格失调的一种特殊症状。他们不肯推迟满足感,只贪图暂时性的快乐,始终不能面对现实。他们从不考虑他人需要,即使情感关系行将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检讨和改变。他们不肯为个人成长负责,宁愿牺牲最亲近的人的感受。倘若情感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归咎他人。他们每每活在失望和沮丧中,而且认为是别人没有尽心尽力。他们容易忘记别人的好处,单单想到其缺点和不足,并为此感到消沉,产生怨恨。我的一位同事说:一味依赖别人,是最糟糕的活法。我很赞同他的看法。是啊,与其过分依赖别人,那还不如去依赖毒品呢!毕竟,只要后者货源充足,起码会让你在相当长时间里,处于如痴如醉的状态中。把别人当成快乐之源,到头来一定备受打击。为数众多的消极性依赖患者,其实都是瘾君子,有的喜欢酗酒,有的迷恋吸毒。他们有某种容易上瘾的人格---他们只对别人上瘾,从别人身上汲取需要的一切,而且永不餍足。要是遭到别人拒绝,或无法获得好处,他们马上就会转向杯中物或者注射器,将它们作为情感和精神的替代品。

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可能使我们强烈地亲近某个人,表面上我们与对方彼此深爱,实际上,依赖与爱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过分强烈的依赖感,多是来源于童年时期---患者父母缺乏爱的能力,且将不幸延续给下一代。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这只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束缚,只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而不会使情感走向完满,也会使卷入其中的人跟着遭殃。

诊断标准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④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⑤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

⑥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

⑦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其它特征包括:总把自己看作无依无靠、无能的、缺乏精力的。

包含:衰弱型、不当型、被动型及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和自我矫正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1.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

1、首先要矫正日常行为习惯。要认真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那些是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去做,那些是自己做决定的。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2、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人作为自己的监督者。

3、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道:

(1)形成童年不良印痕。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印痕有关。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消极影响的话,把它们仔细整理出来,进行认知重构。

(2)重建勇气。可以选择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游,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转自中国心理健康管理网,转载仅限于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属于作者,请勿作商业使用。

颢润心理







































北京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的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199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