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微知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quot
经典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性格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是关于一个人的性格发展问题,即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一个人的性格可能停止于某一个重要的时期(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等),通常这样的停滞在精神分析学术界叫做性格“固着”(fixation)。
比如:在1岁半会走路前,通常是一个孩子心理上发展“安全感”的口欲期(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口唇的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口欲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遇到的教养环境出现重大问题(创伤性环境),则孩子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性格发展的停滞,即使在生理上成人后,也会表现出这个时期的安全感问题。比如表现在人际上的不信任和无法与他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持续的心理上对亲密关系的“饥饿感”或非常needy,导致婚姻中的另一半感觉窒息,可能因此出现婚姻关系的问题。
又如:一个在1岁半至四岁的小孩(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控制肛门的排便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做“肛欲期”),如果父母无法训练孩子有规则的排便,在农村的孩子通常给穿“开裆裤”,随便解决,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规则”的意识,容易出现自我权力感过大、缺乏自我界限,若做官极容易当上贪官。
再如:孩子在4岁到6岁的时候,通常是弗洛伊德认为孩子须与异性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母亲对儿子非常溺爱,忽视与父亲的夫妻关系构建,在无意识中把儿子当作丈夫培养,那么儿子的无意识中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心理上“战胜”了父亲,可以“独占”母亲,无法学会与父亲一起分享对母亲的爱,则儿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出现过度的控制和妒忌感,无法尊重妻子、给妻子足够的自我空间;同时他也在无意识中存在对父亲的内疚感(战胜了自己的父亲)也会伴随终身,与之后的人生经历交互作用,对其人生带来影响。
精神分析分析发展到以安娜·弗洛伊德为创始人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学派后,精神分析学家对“性格”多了第二个层面的理解,即人是如何通过心理上的防御(defense)去应对内心冲突(焦虑)的?
每个人的心理中都有内心冲突,精神分析认为这些内心冲突会造成“焦虑”,比如:当一位已婚人士遇到另一位心动的异性的时候,内心冲突就会出来:心中的“本我”要求(“你喜欢Ta就和Ta在一起吧!”)与“超我”的要求(“你是已婚人士,你有道德和良心,你要对你的配偶忠诚!”),而这个时候,人的自我(ego)就不得不应对来自本我、超我的不同要求,也许会通过内心中的三方“谈判”获得一种“妥协”(精神分析学界叫做“神经症性妥协”)。
如果谈判中的超我很弱小,则自我会顺应本我的要求,因此就有了“婚外情”的行动(想想演员文章)。如果这个谈判中超我具有极大的优势(想想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则自我会与超我结盟,进而压抑本我的愿望,将本我的需求深深压抑进入潜意识中,而这种“压抑”就是自我重要的功能。这个时候,心理冲突所产生的焦虑感一般是会感觉到的,但是人不一定意识到冲突的原因,因此也可能会把这个焦虑感与其它的事情错误联系上,比如与一些恐惧的物体相联系,弗洛伊德曾经报告过的小汉斯的案例就是这样(小汉斯把自己无意识中对父亲惩罚的恐惧感与马这种动物相联系,因此出现“恐马症”。)
当然,自我不仅仅会使用“压抑”的机制对待自己无意识愿望,有些人会使用更具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一些方法处理自己的内省冲突,有一些方式是很成熟的,在精神分析领域叫做“成熟的防御机制”,比如:幽默、利他、升华。歌德通过写《浮士德》将内心的冲突作为动力铸就传世之作,即是升华的典型;一个没有孩子女士去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