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何为移情焦点治疗基础理论篇
移情焦点治疗(TFP)
Transference-focusedPsychotherapy
移情焦点治疗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针对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疗法,近年来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普及,它再度进入了公众视野。其基础理论主要是Kernberg等人有关边缘人格结构(Borderlinepersonalityorganization,BPO)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相关的精神病学的理论。本文就该疗法的相关理论基础做个框架性的简介,以期大家有个感性的了解。
1神经症性人格结构(NPO)身份认同:自体表现和客体表象有清晰的分界。整体的身份——相互矛盾的自体和客体意象被整合为综合的概念。
防御机制:压抑及高层次的防御——反向形成、隔离,抵消、合理化、理智化。防御使病人不受内部冲突的折磨。解释可以改善功能。
现实检验:现实检验能力保持完好——自体和非自体分化开来,能区分刺激和知觉是来源于内部还是外部。有现实而深刻的评估自体和客体的能力。多见于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抑郁(受虐)型人格障碍。
2边缘性人格结构(BPO)身份认同:身份认同紊乱——自体和客体中相互矛盾的各个方面整合不良,且相互分离。
防御机制:分裂是主要的防御机制,还包括其他低层次的防御机制,如原始理想化、投射认同、否认、全能感及贬低。
现实检验:在现实关系及现实感中不稳。包括了边缘人格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
3精神病性人格结构(PPO)身份认同:要么是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边界不清,要么存在妄想性的身份。
防御机制:防御机制起着保护作用使病人不会人格解体
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不会融合。解释会引起退行。
现实检验:现实检验能力丧失。除此之外其他特点和BPO相同,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患者。
1、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神经生化的变化,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的攻击性和抑郁情绪容易被激活,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这些生物学变化塑造了患者的气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患者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形成了边缘性人格组织患者的自体和客体表象。
2、边缘性人格障碍病人的病理是病人早年内化形成的病理性客体关系在此时此地的潜意识中强迫重复。
3、边缘性病人的心理发育固着于前俄狄浦斯期,并且过度依赖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结果导致边缘性人格组织病人的客体关系单位是以原始、相互分裂的形式存在,并形成了边缘病人特有的身份认同紊乱。
4、个体的内部客体世界的分裂与整合程度左右着他们的人格结构,左右着身份整合程度,以及防御机制发展层次。在此时此地的情景中,患者重复内化的病理性客体关系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困难,特别是在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表现出来。通过治疗师对移情的处理,患者能够整合那些分裂或投射出去的心理成分,从而获得康复。
移情焦点治疗是设计用来治疗BPO的动力学心理治疗模型,但并不仅仅是针对边缘人格障碍者。虽然其理论部分涉及很多现代精神分析的基础,但是由于它只是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一种,故并不要求学习TFP者的具备精神分析师资格,只要是精神科住院医师或者完成了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者都可以学习使用此疗法。
欢迎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