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这篇文章很坏
标题里的“这篇文章”指的是咪蒙的《你的问题不是穷,而是坏!》
PART1
咪蒙这篇文章一共有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概要:
A、B是室友,A家境差,B家境优渥。B经常买高档化妆品,A偷用B化妆品,被面质时理直气壮地说:你家这么有钱,我这么穷,用你一点化妆品怎么了?你个抠逼。
在正文前有句话:有的穷人很善良,很正直。
结论:像A这样的人,问题不在于穷,而是坏,心术不正。
这篇文章由四个类似的故事组成,得出的结论是:有的人的问题不是穷,而是本质就坏,心术不正。
先摆一下我的观点:这篇文章很糟糕。说了几件事,给一部分人贴了一个很糟糕的标签——坏,就跑了。
故事分两个部分:“事实部分”:室友A有一个行为——偷用别人的东西,并且有一个观点——我穷你富用你的是应该的。(这个行为很糟糕,这个观点也很糟糕。这点我没有异议。)
观点部分:因为有的穷人很善良很正直,而这个人有这个坏行为并有这个坏观点,所以这个人很坏,他不是穷,而是坏。
我这么区分出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观点部分的逻辑有问题?仅仅通过一件事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之后被打脸的可能性很大。事实上,可能你认识一个人十几年,最后发现这个人其实还有另一面。
你可能注意到“事实部分”带着引号,因为这个故事的陈述者是B,这是B的事实。我们看到的整个故事是B的陈述。如果由A来讲述同样的事情,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细节。
现在我们假定B的事实是真的。
我要抛出一个很惊世骇俗的观点(匿名):这些故事如果是真的,那些人的“坏”都是被当事人勾引出来的。当事人对自己是怎么勾引出别人的坏,是一无所知的。
刚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咋一看这个观点基本等于是说:B:“你穷,怪我咯!”A:“对,就怪你!”
第二天我就理解了,并认为这个观点值得思考。
我之前推送过一篇相亲记,讲了一个我相亲的故事,对方不断问我心电图传导阻滞的问题,我一脸蒙圈。这篇文章底下有一条很厉害的评论:你一定介绍了自己是医生了吧...显然瞄准了医生才加你的,加你就为了咨询问题啦。她穿过标题、穿过文章主题,看到了互动的关系。我通篇写的是“相亲”,她看到了“医生”和“潜在患者”的关系:我的一个身份——医生,勾引出来对方的一个身份——病人(纠结于心电图不完全符合正常)。
这是互动的过程呈现出来的。不在双方事先掌控范围之内。
所以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我的一个理解是:仅仅是“富”的存在,就会勾引出(激发或加剧)“穷”的感受。
鉴于我本人一直都很穷,个人体验:和相对家境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会感到有压力,生理、心理都有压力,对自己很穷这个事实的感受会十分强烈。而当我一样穷的人在一起我会放松很多。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咪蒙的这篇文章,从根本上,不尊重事实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只切割为自己所用的一面。”人性的复杂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角度。)
这并不是说,富就是错,穷就是理(这个肯定是脑残的观点)。这里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和视角。对于类似的现象,试图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贴一个穷或者坏的标签就完事儿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前几年有一篇非常火爆的新闻“8毛钱治好10万元病”:最早的新闻标题是婴儿便秘开塞露8医院要价10万,仅看标题就非常劲爆。
新闻仅仅列出了当事家属的事实和观点。你看到当事家属的陈述,加上情绪性极强的用词,马上血压就上来了。MD,医生为了钱真是丧心病狂!MD,医生真是草菅人命!
当时这篇新闻出来之后,医院——医院,5天内连续3个患儿的家属拒绝手术。(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八毛门”)
这样的新闻,真的很糟糕。
后期一篇相对客观的报道,罗列出各方的说辞(海口白癜风医院江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