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双相障碍八大争议,你最关心哪个
作为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双相障碍(BD)的治疗颇具挑战性,很多方面的证据并不一致。
日前,Medscape就BD诊断及治疗的八大临床争议采访了两位双相障碍领域的权威专家——StephenM.Strakowski教授与NassirGhaemi教授,以下为两位专家的主要观点:
争议1:是否建议使用抗抑郁药治疗BD?如果是,应以何剂量,用于哪些患者?DrGhaemi:我的观点是,抗抑郁药不应该用于绝大多数BD患者。理由很简单,它们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专家们总在讨论各种临床研究,抓住各种可能的证据来勉强支持抗抑郁药的使用。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在治疗还是预防急性抑郁发作上,抗抑郁药均无疗效或疗效甚微。
我在此再次强调随机研究的重要性,因为许多支持使用抗抑郁药的医生常引用来自非随机队列的数据,而无视更有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随机疗效研究提示,抗抑郁药不仅在BD治疗中并不优于安慰剂,还可能恶化疾病,诱发急性躁狂或快速循环。
总而言之,抗抑郁药对于BD而言轻则无效,重则有害,一般应避免使用。
DrStrakowski:总体上我赞同Ghaemi博士的观点。如他所言,我不认为有充分证据支持抗抑郁药在BD中的使用。
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传统抗抑郁药的使用。大量文献表明,诱发躁狂的抗抑郁药主要为TCAs。然而,TCAs及MAOIs是否真的会引起躁狂仍不确定;某些研究,如NIMH资助的抑郁症研究发现,抑郁本身即增加了BD躁狂发作的风险,这一效应可能与抗抑郁药的作用相混淆。
就我个人的经验及多数指南而言,抗抑郁药在BD的治疗中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因而未从治疗推荐中完全删除,而勉强保留为三线或四线治疗。我更倾向于以下做法:在使用抗抑郁药之前,先最大剂量地使用心境稳定剂,考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并结合CBT及其他循证治疗方法。
DrGhaemi:相比于SRIs等新型抗抑郁药,较老的TCAs及MAOIs与躁狂的关联性更强。观察性研究显示,老药诱发比例为25%-50%,而SRIs为10%-30%。SRIs中,帕罗西汀相关研究最多,且诱发急性躁狂的风险最低。安非他酮也被证实风险较低。此外,对于双相Ⅱ型患者而言,抗抑郁药引发躁狂的风险仅为Ⅰ型的一半或更低。
争议2:抗抑郁药会引发快速循环吗?DrGhaemi:曾有三项重复随机研究显示,抗抑郁药可引起快速循环:2项关于TCAs(上世纪七十年代)及我所在小组所开展的SRIs研究。我们未发表的研究再次证明了这一关联:将存在快速循环特征的B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年抗抑郁药治疗,一组不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的抑郁症发作次数更多。其临床意义在于,约1/4的BD患者因抗抑郁药治疗而加重了病情,引起了更多心境事件的发作。
对于这些患者,抗抑郁药是有害的。以我20余年的临床经验,患者应停止抗抑郁药治疗,否则无法好转;并且,随着抗抑郁药的停用,之前「无效」的心境稳定剂可能也会开始起效。
DrStrakowski:BD的快速循环与若干因素有关,如药物及酒精使用/滥用、甲状腺疾病、应激性生活事件及抗抑郁药的使用。尽管相关证据有限,但仍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对于这类患者,我的建议是简化治疗,并采取最大剂量的心境稳定剂,不应使用抗抑郁药。
情绪不稳是躁狂的常见特征,因此,临床上诊断为超快速循环双相障碍的患者,通常处于躁狂或混合状态,对该类患者应避免使用抗抑郁药。
争议3:是否应把抗精神病药当作「心境稳定剂」长期使用?DrGhaemi:我认为这类药物对于长期预防BD的效果言过其实了。许多相关研究的患者在开始研究前,就「选择」了会对抗精神病药应答。1年左右的预防研究中,多数复发出现于头6个月或更早;在我看来,这表明复发同属于研究开始前的那次急性心境发作,而非一次新的发作。如果急性躁狂发作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数月后缓解后停药,然后又经过数月患者躁狂再次发作——那么这次发作是一次新的发作,还是与之前属于同一次?
打个比方,如果你因为喜欢巧克力蛋糕而被纳入了一项研究,作为唯一的受试者,在研究中被要求比较对巧克力蛋糕与香草蛋糕的喜好,你当然仍然喜欢巧克力蛋糕,但这并不证明巧克力蛋糕真的就比香草蛋糕美味。
DrStrakowski:以我个人的经验,锂盐是所有BD患者的首选。然而不幸的是,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它的有效血药浓度——而在耐受者中,又有相当部分患者无应答,因而需要换药。然而,作为替代药物的抗惊厥剂及抗精神病药,均无可靠证据显示其具有长期心境稳定作用。对于个体患者,在试药过程中仔细监测症状,以寻找到耐受性最好、且可长期减少情绪发作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的证据显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似乎对预防双相抑郁发作无效,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第二代及更新的抗精神病药或许为更佳选择,但正如Ghaemi博士指出,证据依然有限。
争议4:双相Ⅰ型与Ⅱ型的治疗方法有区别吗?DrGhaemi:部分专家对双相Ⅰ型与Ⅱ型的区别进行了大量讨论,认为抗抑郁药对前者无效,而对后者有效且安全。我对某些双相Ⅱ型患者可能从低剂量抗抑郁药中获益的观点持开放态度,特别是短期治疗;但我并不认为它们对多数双相患者有效——即使是Ⅱ型患者。然而,如果是非常轻微的双相Ⅱ型障碍,仅偶尔出现轻躁狂发作,那么患者可能从某些低剂量抗抑郁药中获益。
DrStrakowski:双相Ⅱ型障碍的诊断是精神科临床实践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轻躁狂发作不易直接观察到,诊断几乎完全依赖于患者的自我报告。患有慢性抑郁的个体很可能将情绪的涨落不恰当地描述为「心境波动」,因而被误诊为双相Ⅱ型障碍。这些患者当然可以从抗抑郁药中获益。
另一方面,Amsterdam及Brunswick等的研究中采取了更严谨的双相Ⅱ型定义,并发现SSRI单药治疗可能对某些患者起效;同时,某些双相Ⅱ型患者更类似于重性抑郁复发,而非双相Ⅰ型。我的建议是,对于双相Ⅱ型患者,首先应仔细审视诊断证据确保诊断无误,然后先尝试心境稳定剂治疗,再考虑抗抑郁药。
争议5:BD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鉴别诊断?DrGhaemi:要鉴别BD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需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