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就能读懂的精神分析

昨天那篇

喊你三声“有钱人”,你敢答应吗?

的留言爆仓啦

有位特逗的朋友说

“妈的,一说起钱来,我哪来那么大的动力,

一个劲的回复留言,我去”

小编心里乐得翻花

只求多几位这样懂我朋友吧

但是也有些留言很过分

“我敢答应,你敢送我钱么?”

“我得了一种病,缺钱型人格障碍,

吃药没用,发红包能缓解”

你们这么机智

考虑过我以后怎么混吗

还有这样的段子手

“我只有两只脚,钱有四个角,我跑不过它”

“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仔细想想,

原来是因为五行缺钱”

你们的地址是什么

我要邮寄一个赞过去

当然还有让我看了感动的留言

“曾经发工资后只存不花,什么都舍不得买,觉得钱就那么点,不省就没。一直很匮乏,很匮乏,很匮乏。读书学费要欠,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要等几天爸妈才会给齐,不拖就害怕别人知道我们是有钱人要上门来抢钱了。为了没钱人的那点好处,生生不敢让自己有钱,不敢享受生活,不敢休息,只是为了站出一个‘我没钱’的姿态,让所有假想中的抢钱人自动闭嘴。看到一副痞子无赖相,真的是光脚不怕穿鞋,真的是不知道毁了自己这辈子穿鞋的机会,站起来的机会。现在还在‘我是穷人我骄傲,你有钱你滚一边’的人格障碍中,生怕被摘走了‘穷人’的桂冠。无比顽固地保护之。”

用一篇曾老师的完整文章回复你

问世间钱为何物

跟食色相比,人对金钱的欲望,肯定不能算是与生俱来的天性。3岁的小孩,在过年的时候会伸出手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到手之后,就会把钱扔掉,只留下红包来玩。对他来说,尽管钱也是纸,但其色泽、样式和不能装东西的特点,都不具有吸引力。

钱对成年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智商低到只有50分,也知道钱可以换取几乎一切东西。在对人进行分类的多种标准中,钱的多少,甚至比国籍、肤色、男女、美丑等更重要。比如在说到一个富人的时候,有钱这个特点,往往会使人忽略他的钱之外的一切个人的特点。

看着每天早上熙熙攘攘上班的人群,你可以相信,这些人全都是为了那个被贬称为毒物的东西。对没有上百万的存款的人来说如此,对有一生都用不完的银行存款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对后者来说,虽然新赚的钱不再直接跟他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有关,却跟另外的东西有关,比如荣誉、地位或者消遣。

钱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这也许是最大的千古奇冤。钱只不过是人所制造的所有金属品或纸品中间的一种而已,却被赋予了太多的负面形象,只要是有它存在的地方,似乎都让人联想到贪婪、肮脏、黑暗甚至淫秽。很多人在摸了钱之后一定会洗手,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流通过程中沾染了太多的病原体,从潜意识角度说,更因为那些与钱有关的不干净的人或事。

其实,如果要为一个公正的世界选择一个公正的标准,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钱。钱实在是天下最干净的东西。比如我至少在个不同的商店买过香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但是,如果我在熟人开的商店买香烟,他可能少收我5毛钱,那我下次在路上见到他的时候,想着这5毛钱的好处,即使当天情绪低到海拔负几米,也要从面部肌肉中挤出一丝微笑来。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污染了钱,而不是钱污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也许应该在心理疾病谱中增加一个诊断:无钱型人格障碍。在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如果没有重大的先天缺陷,就应该能够赚到足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银子。所谓“无钱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特点,首先是没钱,然后就是偏执、尖刻与懒惰。所谓穷酸穷酸,说的就是这类人物。跟这类人打交道,你可以直接感觉到他们人格上的巨大的变异或者空洞。

北大教授赵元任说:物质生活水平高,不一定就精神生活水平高;但是,如果物质生活水平不高,那精神生活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这把物质与精神相互依赖的关系说得淋漓尽致。

对钱的态度,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的一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说,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和人格,没有比看他如何赚钱和如何花钱更好的方式了。如何赚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见识与气魄;而如何花钱,甚至比如何赚钱能更精确地呈现其人格深处的“气味”。

曾经喜欢“粪土金钱”之类的豪言壮语。现在却觉得,一个人如果真的把金钱视为粪土,那他也会轻视其他珍贵的东西,如友谊、爱情甚至生命。金钱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尊重,而不应该被无辜地贬低。

相反的情形是,一些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不惜一切代价地追逐它。从深层心理学上说,他们追逐的就不是钱了,而是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曾经缺失的爱与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1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