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美剧《西部世界》里,多洛莉丝是美国小镇的女孩。她美丽、聪明、善良,拥有美好纯真的理想。她期望的生活就是,和自己爱人相伴,享受家园的诗意,眺望憧憬的远方。

然而,在这个迷人风景的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现实。她的世界是一个谎言,她被别人操纵、利用,不过是取悦别人的工具。她品尝着侮辱、损害,却没有反抗的力量。

最痛苦的是,她的命运无法自主。每一次她的生活,都是平静地醒来,噩梦般地结束,再平静地醒来。如此循环往复,正如命运轮回。

这样混乱迷惘的生活,渐成不可承受的重压。她渴望走出去,找到自己的生活。她悄悄离开熟悉的家,踏上陌生凶险的旅途,没有依靠,只有自己。

她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声音。那是导师的声音。导师叫阿诺德。她曾经和他相处,现在他已不在了。她渴望听到他的声音,期望他指引自己的方向。

然而,她的记忆只是碎片,导师的声音只是闪回。她试图走到期望的终点,却发现只是墓地和荒漠。

二、

在电视剧里我们知道,多洛莉丝是一个机器人。设计她的人正是阿诺德。

阿诺德设计的机器人,在外形、动作和言语上,与人类没有什么两样。

阿诺德却十分苦恼。机器人缺少本质的东西。

那就是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能够自由地选择,拥有自主实现力。

为了创造自我意识?阿诺德从认知的角度,设计了内心独白。那是一段安插的记忆,在机器人大脑不断循环,引导他们产生自我认同。

阿诺德认为,自我意识的产生,呈现金字塔形状,底层先是记忆的积累,再基于记忆自由发挥,最后诞生自我意识。

但在实验中,阿诺德发现,进展非常艰难。他可以让机器人拥有记忆,可以让机器人产生情感。但是,机器人无法突破程序限定。他们的行为,不管精妙复杂,本质上还是基于程序。程序制定了他们的故事线,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轨迹。无论他的行为多么丰富,冥冥之中都是程序的仆人。换句话说,程序是他们的宿命,神(人)给他们的烙印。

一开始,阿诺德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后来他发现,自己假设错了。意识不是向上延伸的,而是向内延伸的。每个选择,都可能靠近界限,也可能在周边徘徊,甚至被抛到边缘。前进不是线性的,定向的,而是循环的,波动的。这不是一个金字塔,而是一个迷宫。迷宫的中心,才是自我意识。

三、

阿诺德的修正意味着,多洛莉丝在走一个迷宫。

这个复杂迷宫,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她想走出这个迷宫,找到生活的意义。而她最终发现,迷宫在自己心中。

她说:我们被困住了,一辈子活在这里,惊叹于它的美好,没意识到它的秩序。它的目的就是困住我们。美丽的陷阱存在于我们心里,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

阿诺德的搭档福特,告诉多洛莉丝,智慧的天赋并不来自于神,而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思想。你找到在寻觅的东西,明白要成为什么人,才能离开这个地方。

她在恍惚中发现新的世界,和她对话的恰恰是她自己。

终于,经历漫长又逼真的噩梦,多洛莉丝开始面对自己,以及她将决定成为的人。

她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四、

电视剧描述的,是机器人的自我意识。可它也在揭示,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

你在寻觅的东西是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明白么?

其实,这个问题对很多人,都是一个困惑的结。

我有一个朋友。

他是一个好孩子。从小在家听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他上了高校,选择父母要求的专业,毕业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在北京金融咨询界的。

可是用他的话说,他只是人家的孩子而已。作为听话的孩子,他是挺够格的。但是他不知道怎么长大,不知道怎么一个人做出决定。在工作上,没人要求他听话,而让他做出工作业绩。他能完成工作要求,但仅仅是完成要求而已。他觉得在工作上没有突破,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动力。

生活中,他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永远是孤零零的。他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不知该怎么轻松自在的接触,因为他拿捏不住自己的面貌。这让他害怕,害怕做出决定,害怕和人接触,只能被动一个人独处。独处的时候,他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情绪总被不安和焦虑笼罩。

他有时会感慨,他心中有父母的声音,有老师的声音,唯独没有自己的声音。他总是在完成别人的梦,却把自己的影子抛在身后。

五、

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特殊对话。

对话的对象,可能是内在的自己,更可能是内化的他人,比如父母、导师、亲友。

那些对话的言语,构成我们内心流动的声音,也形成我们瞬息万变的情绪。

有时候,内心嘈杂的声音,会让我们心烦意乱。你会被这些声音弄得头昏脑涨,甚至陷入这种混乱不安的状态。我们的自我也会支离破碎,一面是害怕的自我,一面是抵御害怕的自我,两者互相对立、撕裂。冲突争吵,碎片横飞。

你试图从这些声音中寻找自己,却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能理解并正确看待这些声音,你会发现,真正的自我,其实藏在众多声音之后。而你真正的自我成长,是超越那些冲突和防御的自我,去发现背后的东西,去留意自己的状态,而不过度陷入其中。

你能体会所有的感觉,又能超越所有的感觉,你能理解所有的感觉,又能整合所有的感觉。这些行动的主体,就是自我。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涌现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和他在一起,可以和他对话交流。你也不再孤单,有了坚实的一体感。

当你形成这样的自我,你就拥有自主的力量。

六、

要想拥有这种力量,你需要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保持保持内心开放的心态。

当你拥有自主的力量时,你可以自我选择,可以自我实现。你会有远远不断的能量。这些能量其实一直在我们心中,只是我们自己阻碍了它,让自己陷入拘束,陷入冲突,缺乏流动,缺乏光彩。

要想重新获得这种能量,你可以静静地让情绪浮现并流动,你则在一定距离下保持沉静和中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通过静坐、静思的形式。传统士人的静坐姿势,是自然端坐在椅上,瞑目调息养神。宋明理学强调,以静坐观照本心,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借静坐体认无动无静的心体”。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说:“舎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厯,如水之有源委也。”

这样,情绪背后的心理能量,可以涌现、流动、净化。冲突的争吵,变为友好的交流。心灵的敞开,融合封闭的碎片,你收获的是永远开放的心灵,更加强健、滋养的自我。

七、

西游记第一回的隐喻,也可为《西部世界》里的迷宫做一个注脚。

花果山的猴子们,为了探索山泉的源头,顺着泉水翻山越岭,来到瀑布飞泉的面前。进一步探索源头,需要钻进瀑布里。而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瀑布的背后,可能含有未知的危险。就像迷宫的终点,可能是失控和无助。

这时,是孙悟空跳入了水帘洞,去寻找瀑布飞泉的源头。

这里的孙悟空,代表着本心的力量,充满了刚性硬气。这里的瀑布飞泉,则代表我们涌动的心流,复杂多变的情绪。孙悟空“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这也意味着心猿钻进了心源,去静观内心汹涌的流动。

钻进瀑布(心源)的孙悟空发现,这是一个洞天福地,有桥有水,清净活泼,浑然是个天造地设的家园。换句话说,真正寻找到心的源头,我们会感到清爽活力,产生很强的归宿感。孙悟空带领猴子们找到了家,不用风吹雨打、没处庇护,“心猿住心窝,心中只有主张,自不受天气。(西游记评论家李安纲语)”

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找到了家,不再感到孤立无助了。这是觅心修心的过程。一个刚硬的心猿,跳进心的源头,并在里面住下。我们也发现内心的家园,找到内心的大道。这条大道带着我们走出迷宫,开始着我们的觉醒和新生。

作者简介

罗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主要受训背景:

1、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瑞凤/李敏/陈锡林/赵海园

2、年心理动力学培训李敏艾丁心理

3、-年精神分析技术与策略NathanSzajnberg

亲切、理解、敏锐

我们讲述自己生的困惑,心的故事。心理咨询师陪伴在你身边,做你人生的倾听者,心灵的守护者。

擅长

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创伤治疗、生涯指导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赞赏

人赞赏









































鐧界櫆椋庢棭鏈熷ソ娌绘剤鍚?
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鐪嬬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30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