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撒谎时,怎么才能脸不红心不跳多练练就可
作者:BrianResnick
译者:雪杉非狐
编辑:GonFree
大多数人在五岁时已经学会了怎样说谎。但是有的人长大之后说谎成性,而其他人则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假说来帮助解释这种区别:要变得能满口扯谎,需要不断练习。
当你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撒谎了。
在“滑坡”之上学习撒谎
在深入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心理学研究的假设是针对群体行为得出的,它并不意味着可以解释每个个体的行为。不过,对于人们随着时间推移怎样变得越来越习惯于撒谎,研究者确实有一些新的理解。
他们的假设是这样的:人们所撒的小谎随着时间推移积少成多,他们对于说谎(以及其他形式的不道德行为)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习惯。研究者把这称为“滑坡”模型。这个模型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好的证据。
年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让被试玩一种类似数独的游戏,持续多个回合。在每个回合中,给出正确答案可以获得越来越高的现金奖励。研究的设计故意允许被试谎报成绩。实验中其中一组的现金奖励的上升非常平缓,大约每轮上涨75美分。而另一组的现金奖励是突然上升的,一下子就上升到.5美元。
奖励突然变化(浅色)和奖励缓慢变化(深色)情况下,被试在游戏第1轮和第10轮的作弊比例差异。图片来源:dx.doi.org/10./a
结果,逐渐上升组的被试更容易谎报成绩。这提示我们会逐渐习惯于撒谎,这种习惯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而不会一蹴而就。“在我们的研究中,处在滑坡情况下的被试,不道德行为的比率上升了超过两倍。”作者这样总结道。
他们认为,正是这种渐变让我们慢慢背离了自己的道德观念。他们解释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我们逐渐说服自己,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并没有那么坏。
学习说谎时
我们经历了一种“情绪适应”
去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将这种经历描述为“情绪适应”。情况就类似于身处强烈的气味之中,一开始气味会非常明显,然而最后你就不会那么容易注意到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任何刺激——比如巨大的噪音、强烈的香味等等,能够引起的反应都会越来越小。说谎也是一样。
随着大脑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反应越来越不活跃,我们对自己的谎言越来越不敏感。这让我们在未来更容易撒谎,这就是这项研究的结论。
“当你第一次说谎——比如报税款作假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不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塔里?沙罗特(TaliSharot)说。她是那项《自然-神经科学》研究的共同作者。但是下一次说谎的时候,你很可能不会再有那么负面的感觉。这就让人更容易再次说谎,而且从此愈演愈烈。
这项研究和《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那个研究非常类似,研究者让被试参加一个很容易撒谎的游戏。
被试会在一个两人游戏中扮演顾问角色。他们要看60张图片,都是装着不同数目硬币的玻璃罐子。然后他们要给同伴提供建议,同伴要猜这些罐子里都放着多少钱。这个同伴实际上是研究者假扮的。被试会被告知,根据同伴猜硬币数的准确程度,他们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在某些实验中,被试诚实会得到奖励:如果同伴猜对了,两人都能得到奖金。在其他实验中,被试说谎会得到奖励:如果同伴猜的硬币数比实际多,那么被试就会得到更多的奖金。(而且研究给被试一种感觉,他们的同伴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安排。)
在“坑同伴,奖励多”模式下,被试说谎的数额会随游戏轮数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图片来源:dx.doi.org/10./a
当被试说谎会得到奖励时,随着实验的继续,他们说谎会越来越多。
“一开始他们说的都是小谎——比如说大概1英镑上下,但是这个数额会越来越大,最终他们会说很大的谎,大概达到8英镑。”研究的共同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尼尔?加勒特(NeilGarrett)说。
研究者还将研究更进一步,想要了解这个过程中大脑是什么样子。有一小组被试在参与实验的同时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这是一种大脑扫描技术。研究者发现,被试越习惯于撒谎,他们脑中的杏仁核就越不活跃,这正是大脑之中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区域。
“情感唤起是说谎的报警器。”沙罗特说。唤起形式有出汗以及心跳加快,测谎仪通过寻找这些特征来检测谎言。如果说谎不能引起大脑足够的情感唤起,可能意味着这个人已经习惯说谎了。“如果你的情感唤起变小,别人也许就更不可能发现你在撒谎。”沙罗特说。
你越是冷静,不道德感越弱,别人越是无法判断你是否在说谎。图片来源:reference.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