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男性的2.1倍,而时点患病率为男性的1.7倍;青春期至18岁之间,抑郁在女孩中增长势头凶猛,大约为男孩的2倍。从成年早期至老年,罹患抑郁的女性始终多于男性。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有万,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比例为2比1。然而,奇怪的是:1.男性自杀成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2.抑郁所带来的死亡率升高在男性中较女性更为显著。

为什么?因为女性就诊比较多,男性就诊少,也许是因为男性更加不愿意面对自己抑郁的现实,女性更容易向亲友表达情感,主动求助,主动就诊。在我的临床经验中,确实是女性多于男性。而且,确实有不少男性朋友宁肯在家窝着“流血流汗不流泪”,也不主动求助。中国网上报道的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官员中几乎都是男性,而罕见女性。那么,是不是女性容易求助,男性羞于求助才导致女性罹患抑郁症较多的假象呢?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女性抑郁症较多。

1、生物学因素有何差别?

遗传易感因素▽

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0-40%,女性的遗传风险似乎高于男性。研究提示女性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下更容易罹患内化障碍,包括抑郁症,而男性则更容易罹患外化障碍,如成瘾行为(吸烟、酗酒、吸毒等)。

激素变化因素▽

在激素变动的关键时期,包括青春早期至中期,以及绝经期,女性群体均出现抑郁风险的显著升高。特别是月经期、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更年期、绝经期等阶段,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比较明显。月经前期激素变化频繁,有些女性对此很敏感,由此导致大约2-10%的女性患有经前综合征。有可能是经前综合征本身,或者经前综合征带来的情绪变化,可能最终造成抑郁症。产后的半年内大约有10-15%的女性有抑郁症状,怀孕期间更高。这在单亲妈妈、意外有孩子的妈妈、以及经济困难的妈妈中比较常见,有些女性也会因为不会带孩子或者过度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而抑郁。

应激反应因素▽

女性对社会心理应激的生理应答幅度比较小,从进化角度来讲,这一现象是为了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应激的影响;然而,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HPA轴)反应迟钝与更高抑郁风险相关。

大脑结构因素▽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的TED演讲在国内引起热播,她非常幽默地讲述了男女大脑的差异。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人脑的结构存在基本性别差异。男性大脑更容易在感知和协调行动之间取得联系,而女性大脑更擅长在分析和直观的处理模式之间传递信息。

英国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男女之间在大脑容量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男性的大脑比女性的大脑平均要大10%并重11%,主要表现在几个特定区域,其中就包括语言系统和控制感情的大脑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的结构差异与自闭症、思觉失调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相关。

2、男女在心理因素上又有何不同?

抑制冲动▽

我们一般的常识都认为女孩比男孩早熟几岁,确实如此。从儿童早期开始,女孩调控注意及抑制冲动的能力即强于男孩,而男性相对更活跃和冲动,从高强度刺激中获得的愉悦感更强;缺乏积极情感及外向程度较低与抑郁风险升高相关。

神经质水平▽

从人格角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期开始,女性的神经质得分开始显著高于男性,并持续终生,而神经质是抑郁的高危人格因素。此外,女性的同情心、亲社会性、宜人性等人格特质水平高于男性,更容易对身体感到羞耻和不满意度,且以思维反刍的反应方式(如被动重复地体验伤痛记忆)更为显著。

焦虑水平▽

另外,女性罹患焦虑障碍的比例也比较高,而焦虑障碍,尤其是自儿童及青少年期开始者,往往迁延为慢性病程,并日后罹患抑郁症风险升高。

、社会环境因素方面有哪些差异?

应激源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男孩女孩在青少年期表现不同,女孩的人际应激源更多一些,对这些应激的易感性也显著高于男孩;而应激的产生可预测日后的抑郁症,特别是女孩早年遭遇性侵犯、性骚扰等。

性虐待的风险

相比于男孩,女孩暴露于童年期性虐待的风险更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2年有1.5亿女孩和万男孩(均18岁以下)经历了强迫性行为和其他形式的性暴力。一般而言,童年期性虐待受害者更容易出现内化及外化症状,包括抑郁症。此外,证据显示女性对早年负性事件的易感程度高于男性,看到网上某些官员或教师、校长等性侵幼女或嫖宿幼女,深深担忧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罹患抑郁症和PTSD。作为父亲,也深深感到保护女儿、提高女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经济情况

固定的经济收入是抑郁症的保护因素,进入成年期后,有固定收入的全职工作可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病风险,而全职太太在家养育孩子的工作则无保护效应。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故所得到的保护效应有限。此外,缺乏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预测效应在女性中似乎强于男性。

遭遇暴力的风险

另外,针对女性的暴力是一个严重问题,包括精神虐待、躯体/性虐待、强奸、性绑架等,在某些地区还存在强迫结婚及生育、节育等。这些应激事件可能升高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特别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很多妇女被强制人流、节育或被迫背井离乡成为“超生游击队”。这些都会导致女性的抑郁症高发。最近几年报道的几起惨案,都是产后抑郁症妇女对生活绝望杀死自己的女婴和孩子,然后自杀。

WHO估计,世界范围内有0%的女性是配偶躯体及性暴力的受害者,其风险远高于男性,而女性暴力受害者罹患抑郁及物质相关障碍的风险为男性对照的2倍。另外,来自配偶的暴力同样与围产期抑郁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女性生下女婴在家中就会遭到歧视或虐待,这都导致女性抑郁症升高。

婚姻状况

离婚因素也是导致女性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离婚率似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断提高。据媒体报道,从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年,中国离婚率仅有0.90‰,年达到1.05‰,到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年离婚率为2.8‰,这也是2年的倍多。仅仅从婚姻角度来说,在婚姻不幸的家庭里,女性承受的压力要比男性大倍以上,而单亲妈妈患抑郁症的概率也远比单亲爸爸要高。女性的敏感程度也比男性高,更容易疲劳、失眠,更容易感觉到悲伤和绝望,这些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诱因。

基于以上因素分析,男女抑郁症罹患率的差异确实有很多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个社会离不开女性的温柔与美丽,家庭离不开母亲与妻子的呵护与陪伴,阴柔的女性承载着诸多压力,传递着人类的母系文化,值得每一个男性的尊重与保护。最后,祝愿天下女性远离抑郁,拥抱幸福。

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2.8%的1岁以下儿童及5.6%的1~18岁青少年受到抑郁的影响。所以,我们身边总是看到一些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而且,青少年持续的抑郁与严重的并发症相关,包括学习成绩和社会功能不佳2、成年期的抑郁复发,以及自杀4,因此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选研究所(NICE)年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更新版指南的建议5。主要涉及与心理治疗的选择、抗抑郁药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相关的建议,非常适合于国内精神卫生及心理治疗与咨询领域的同行参考学习。

一、评估和检查

●评估抑郁的儿童或青少年时,通常应考虑可能的合并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教育和家庭背景,并记录在患者注意事项中。信息中应包括患者与其他家庭成员、患者与其朋友和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质量。

注:这提醒国内同行,对于青少年抑郁症,一定不能忽视家庭背景和同龄朋友因素,人际支持网络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评估非常重要,父母应该了解这点,不要忘记配合医生或治疗师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质量。

●基层医疗、学校及其他相关社区单位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接受训练,以便检查抑郁症状,评估可能有抑郁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训练应包括对近期和曾经心理危险因素的评估,例如年龄;性别;家庭不和;遭受欺辱;躯体、性或情感虐待;伴发疾病,包括药物和酒精滥用;以及父母抑郁的病史。还应了解单一丧失事件的自然病程,多种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因素,以及已知与抑郁和其他健康问题相关的高危因素,例如无家可归、难民身份以及住在福利机构。

注:这一条特别提醒国内学校心理老师,要







































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37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