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病简介
所谓的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注意精神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养强而均衡的性格和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实行优生优育,杜绝近亲婚配等,都是预防精神病发生的有力措施。
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很多人误以为神经病就是精神病,其实精神病与神经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精神病是指人的大脑功能紊乱而突出表现为精神失常的病;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病变或机能发生障碍的疾病。精神病主要出现“精神失常”,而神经病则强调神经系统的组织的病变。精神病表现为认识、情感、思维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等。除少部分人继发于器质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只能靠症状来诊断。
精神病必须坚持精神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甲硫哒嗪、氯丙嗪、维思通、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阿立哌唑、启维等);抗抑郁药(百忧解、赛乐特、吗氯贝胺、马普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抗躁狂药(碳酸锂、卡马西平)抗焦虑药(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等)。
精神病预防
预防分为两方面:
一、精神病日常预防
1、社会心理因素。无论是成婚、升学、晋升等令人愉快的事件,还是诸如失恋、失业、地震、水灾、亲人暴亡等令人痛苦的事件,都可使精神受到刺激。精神刺激不仅引起心理反应,也可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例如血压升高,瞳孔增大,心跳加速,多汗等。
2、躯体疾病和自身代谢因素。某些躯体疾病,如感染、外伤、代谢、内分泌、营养缺乏等疾患,可导致大脑功能紊乱造,成精神障碍。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常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性格特征。个性特征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精神疾病发生前,有某些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易患不同的精神病。
二、健康教育
1.从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忠诚老实、讲文明、懂礼貌、通情达理的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
3.工作劳动之余,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政治时事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不赌博、不听黄色歌曲,不看黄色小说,遵纪守法、争取成为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这样才能心情舒适、胸怀宽广,增强躯体和精神的免疫力。
精神病病因
一、遗传因素(25%):
遗传因素在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对分裂症的遗传研究主要有:①家系调查发现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约高10倍,与病人的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②双生子研究报告发现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同病率约高4-6倍。③寄养子调查也提示明显的遗传倾向。④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至今缺乏一致性结果。分裂症的遗传方式目前尚不肯定,有人认为分裂症属多基因遗传。即分裂症的遗传是多基因的积累作用所致,具有一个遗传阈值,超过这一阈值就显现疾病。也有人认为分裂症家族像糖尿病家族一样,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裂症的遗传性是否显现,需由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决定。
二、个性与心理社会因素(25%):
部分分裂症病人有特殊的个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沉溺于幻想等,这种个性偏离正常者称分裂型人格障碍。Mdnick等()提出部分分裂型人格障碍病人以后发展为分裂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围生期损伤、幼年生活不稳定和缺乏父母照顾等。在美国纽约附近的社区调查发现分裂症患病率在低社会阶层为高阶层的9倍。我国12地区相关调查发现分裂症患病率在经济水平低的人群为1.%,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人群0.%,可能与物质生活差,心理负担重和心理社会应激多有关。
三、年龄因素(25%):
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分裂症易发于这一时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精神病并发症并发症焦虑症抑郁症妄想症
精神病的危害:
1、被害妄想: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对象,即: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2、抑郁情绪:精神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病人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
3、极度兴奋:病人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病人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兴奋。
4、药源性焦虑: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到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否由于药物所致。
精神病症状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抑郁行为及情绪异常幻觉言语凌乱精神依赖性被害妄想神经质性格人格改变阵发性狂笑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
1、抑郁症: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4、精神发育迟滞: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低下是诊断的根据。
5、妄想症: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但视具体种类的不同,可能出现触觉性和嗅觉性幻觉。尽管有这些幻觉,妄想性失调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会由此引发奇异怪诞的行为。
精神病的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
脑电图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超声检查
在临床上,针对精神病的检查诊断工作,专家提出了RDC诊断标准:活动期至少具有下列两项者,可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具备一项者,作为疑似病例处理。
1、思维被广播,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
2、被支配(或被影响)妄想,其他怪异的妄想,或多个妄想。
3、躯体妄想、夸大妄想、虚无妄想或其他妄想,但不伴被害或嫉妒内容,且持续一周以上。
4、任何类型的妄想,伴任何形式的幻觉,且持续一周以上,这也是精神病的检查诊断标准。
5、持续评述患者行为或思想的幻听,或两人以上的会话性幻听。
6、与患者的情绪不协调的言语性幻听。
7、任何形式的幻觉,终日存在且持续数日,或断续出现持续一月以上。
8、显著的思维形式障碍,伴钝化或不适切的表情,或伴任何类型的妄想或幻觉,或伴显著的行为紊乱。
精神病治疗
治疗概述
精神病西医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1、药物治疗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2、心理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精神病中医治疗
中医药的治疗关键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行正常,病证能得以解除。其二是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亢越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其三是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系的治疗。例如: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痰迷心窍、心血不足、气血失调等证。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体所需的营养(气、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纳腐熟水谷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来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对气、血、津液的疏布,从而滋养全身。故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胃失降和,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且“脾胃虚寒证”生也。以“脾胃虚寒”为“癫、狂、郁”证的辨证论治之核心,是我院治疗精神疾患,同其它医家以“镇静安神”辨证论治的根本不同之处。具体法则如下:
1、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辛味本草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共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体在人体内的良性循环。辛开苦降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此法广泛适应于精神疾患中的实证各种类型。
2、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横向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本草选择多为人肝、胆、脾、胃经的本草组成。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临床适应证为胸胁、乳房、少腹、睾丸胀痛、痛经、月经紊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疏肝理气与辛开苦降法合用,更能斡旋气机,全方位治疗。
平肝潜阳:平肝潜阳法是通过本草使过亢阳气复归其位,使浮越风火潜降涤泻,籍以调整大脑功能紊乱的方法。它包括重镇安神滋阴潜阳本草,主要适用肾阴不足,肾阳亢脑;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肾水亏耗,君火独焚;肝经风火直冲犯脑;大脑本身阳气逆乱之症。临床主要表现见头晕头痛,心烦不寐,惊恐善怒,面肌颤动,肢体震颤,抽搐痉劂,举止失常或猝然倒地等。
3、养脑安神:养脑安神法等是用安神本草伍用部分补血养血药治疗脑神不安、心神不宁之证。临床主要表现见虚烦不寐,神志恍惚,头晕头痛,耳鸣如蝉,多梦易惊,健忘怔忡以及惊风、癫痫证等。传统医学所说的养心安神本草实际上主要是养脑安神,其次才是养心安神。
4、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法是用来治疗情志病变导致的气血郁证。临床应根据气滞、血郁的多寡来决定理气和活血药的配伍。临床主要表现见头部、胸胁、腹部或全身筋骨疼痛等证,亦可适用闭经、痛经以及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精神神志疾病。其中疼痛的性质为刺痛,部位较为固定。
理气导滞:理气导滞法是适用情志变化导致的食滞证。本法是用部分理气药合消食导滞本草的。主要适用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不思饮食,大便糟粕不化,舌苔浊腻,脉濡滑等证。理气导滞的同时可佐以健脾助运的本草,这样消食导滞才能彻底。
5、利水消肿:利水消肿法是利水消肿本草治疗气滞水停之证。临床应适当伍用部分理气本草,气行则水行。主要表现有颜面或全身浮肿,尿量不多,胸胁或脘腹胀满,纳食减退,经期脬肿等证。在用利水消肿本草的同时,亦应加健运脾胃本草行气利水、健脾行水合方,才可使水肿消退完全。
6、行气化湿:行气化湿法是适用于气滞湿凝证。对于郁证来说,湿邪的形成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前者多以六淫为害,后者多由情志改变而生成。外湿临床表现见全身困重,胸脘胀闷,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濡等证;内湿证为肢体乏力,困倦疲惫,脘闷饱胀,胸胁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化湿本草多是辛温之品,本身就具有行气的作用。具体本草要根据湿邪原因给予疏风行气、解表化湿法或芳香化湿、行气泄浊法。
7、芳香开窍:芳香开窍法是用辛香走窜之性的本草,用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气机阻塞或痰浊闭塞清窍所致神昏、惊痫、中风等疾病出现卒然昏厥之证。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口噤拳握,口吐涎沫,肢体抽搐,脉滑有力的实证和神志不清,面青身凉,手撒遗溺,苔白脉迟等虚证。此本草不宜久用,避免香燥之品耗气伤阴。
8、涤痰化浊:涤痰化浊法是治疗情志改变所导致的痰浊闭阻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流痰涎,嘴眼歪斜,喉中痰鸣,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苔厚腻,脉弦滑等证。临床亦可试用于常规方法无效或用活血本草治疗不显效的情志病变,百病多因痰作祟。涤痰化浊本草常与行气、活血、开窍本草组成。
9、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法是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后导致的气滞化火或外感火邪之证。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头昏目赤,耳聋胁痛,口苦筋痿,淋浊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外感火邪之证要看罹害何脏而定。用清热泻火本草同时可加少量的理气本草。
10、补养气血:补养气血法适用七情病变已久导致机体出现气血亏损之症。临床虚损证往往夹杂有实证病变,在补益的基础上加用祛邪本草。具体补法要看气血虚损的偏颇,偏气虚者临床表现有气短乏力,惊悸不安,自汗嗜睡,精神恍惚,记忆力差,舌淡脉弱等症;偏血虚者表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怔忡,虚烦不寐,头晕目眩,健忘恍惚,懈怠安卧,舌淡脉细等。若气血两虚,则以上症状可以同时出现。
11、燮调阴阳:燮调阴阳法适用情志疾患出现的阴阳偏颇之证。主要用于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心悸不安,形瘦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的阴虚证或肢寒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迟等阳虚证。临床以阴虚证为多,阳虚证为少见。阴阳两虚者宜阴阳双补以补偏救弊。阴虚、阳虚的燮调法还要根据虚损的脏器及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调补。
12、益精补髓:益精补髓法是用滋补肾精的本草治疗精竭神伤之证。特别是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更为有益。此证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有空虚感,腰酸腿软,智力减退,动作迟钝,发脱齿摇,遗精早泄,舌胖淡,脉弱,尤尺为甚。此证成病过长,治疗以缓为之。
精神病护理
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要有不同的护理的方法,以下有:
一、对症护理
1.对严重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加以隔离,以免病人间互相干扰,加重其兴奋性。对被害妄想严重,或有明显攻击行为者,必要时按保护性护理常规护理。
2.兴奋激动控制后,移往安静病房。此时,应多作精神治疗,并鼓励其参加各项活动,但要控制其活动范围。
3.弄清引起病人兴奋躁动的诱因,多加劝慰,不要简单粗暴,以免触怒病人。同时应加强观察,防止毁物、伤人或自伤行为的发生。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引导病人进行人工娱疗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5.对注射给药控制兴奋躁动的病人,要严密观察药物反应,预防发生合并症。兴奋躁动病人突然安静入睡时必须查明原因。
二、一般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精神病护理
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要有不同的护理的方法,以下有:
一、对症护理
1.对严重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加以隔离,以免病人间互相干扰,加重其兴奋性。对被害妄想严重,或有明显攻击行为者,必要时按保护性护理常规护理。
2.兴奋激动控制后,移往安静病房。此时,应多作精神治疗,并鼓励其参加各项活动,但要控制其活动范围。
3.弄清引起病人兴奋躁动的诱因,多加劝慰,不要简单粗暴,以免触怒病人。同时应加强观察,防止毁物、伤人或自伤行为的发生。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引导病人进行人工娱疗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5.对注射给药控制兴奋躁动的病人,要严密观察药物反应,预防发生合并症。兴奋躁动病人突然安静入睡时必须查明原因。
二、一般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严重精神患者疾病危险性评估
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长按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