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讲座催眠知识一二三下篇
在上篇,我们了解到“催眠”的概念,它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所以下篇我们主要来了解“催眠”的实际运用,比如它的准则等内容。
要使人进入“催眠”状态,我们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是催眠前谈话,咨询师和来访者进行谈话,了解来访者。
第二是使来访者进入恍惚状态。
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眼睛凝视法、深呼吸法、想像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
第三是加深催眠状态。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了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第四步是催眠干预。
催眠干预的原则:利用、去框架、打破状态、不经意性、阶梯式小变化、保护无意识。
催眠干预的目标:激活想象、改变生理过程、改变感觉和时间观念、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和激发寻找过程、打破习惯性模式、分离和联想、重新赋义。
第五步是唤醒被催眠者。
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他对整个治疗过程保有清楚的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他在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并且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在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我们需要在语言运用上下点功夫。具体是八点原则。
1、尽量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
2、应用现在时来表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积极肯定性的表达,少用否定句
4、开放性的表达
5、强调意识的动态体验
6、使用互相矛盾的表达
7、意识和无意识的分离
8、催眠师自己的语音语调
好了,这时怎么确定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呢?那我们来看看“催眠指征”吧!
催眠状态的指征
1、运动、反应和表达减少
2、按字面意思理解
3、反应延迟
4、吞咽反射和惊跳反射改变
5、呼吸、脉搏和血压下降
6、肌肉放松
7、眼部运动改变:瞳孔改变、眼皮跳动、凝视、眨眼频率改变、扫视运动改变、流眼泪
8、定向运动减弱
9、持续言语
10、外周循环改变
11、自发性震颤
12、反应性和关系和谐程度增加
13、意念动作和意念感觉活动增加
总的来说,一共有13点,大致可以分为反应变慢,身体各项指数都有所下降等。
每每说起“催眠”,总有人这样问: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正解是这样的:
不会的,除非你想告诉咨询师。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
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
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来访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也有一些人是这样问的: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却很难被催眠?
一般来说,约有90%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5%的人,很难被催眠。
少数的人不能被催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人:
1、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精神病患者,他们畏缩、思维混乱、精力不够;
3、智商小于70的低能者,他们无法理解催眠指导语;
4、偏执狂,他们不信任、怀疑一切。一般正常人只要选择合适的催眠师、在合适的环境下都能进入美妙的催眠状态。
除上述病症外,还有患有精神病、边缘性人格障碍、严重抑郁、癔症、心力衰竭、恐惧催眠等病症的人也不能被“催眠”,这些都是“催眠”的禁忌症。
学术支持:汪为为老师
内容编辑:高芷雯
图片来源:网络
广心联赞赏
长按白癜风饮食禁忌白癜风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