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心理咨询匠听说你也是学习型人格障
多年以后,心理咨询师拿着信用卡账单,准会想起督导问他每个月收入的那个下午。
心理咨询师经常自嘲的说,我们是“学习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类非常棘手的问题,你很难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一样,用药物控制它;也很难像应对一般心理问题一样谈话解决。它经常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或心理治疗,用部分心理
把来访者再生一遍。
也许正是人格障碍的这种顽固性,才让咨询师们选择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
而学习,或许就是最明显的症状。
当然,学习本没有什么问题啊,但你总是要交学费的嘛,所以与其管咨询师们称为“学习型人格障碍”,不如叫“花钱型人格障碍”。
话说曾经一个人中了万的彩票,记者采访他说:“您好,请问您是什么工作?”中奖者回答:“我是心理咨询师。”
记者说:“哦,这真是个好职业。请问您准备如何使用这笔奖金呢?”
“嗯……把以前拖欠的学费先还了。”
“哦,那剩下的呢?”
“剩下的……剩下的慢慢还呗~”
心理咨询行业的高危之处也在此处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么咨询师们为何如此注重花钱呢?
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也许在于咨询师的焦虑感。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简单之处在于形式,基本上是以谈话为主,不需要额外的道具、设备、材料;困难之处在于,形式太过简单,在如此简单的形式上承载一个人生命中重要节点的焦虑感,似乎总让人觉得单薄。
为了消化这种单薄感,咨询师就选择用学习来武装自己。课程的标题似乎都暗示着咨询师,你会遇到xxx问题;xxx知识是最新的;xxx大师准备开课了,要不要做怹的弟子啊,不做出门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哦~
焦虑*广告=见诸行动
见诸行动=花钱-焦虑
花钱=焦虑*广告+焦虑=焦虑*(广告+1)
∴?越花钱,越焦虑
其实这也从另一个维度告诉我们,咨询师自己的职业焦虑有待援助。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套“按部就班”的培养策略,告诉咨询师们,相信我,没辍的!
(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打广告的好时机,但可惜我没产品)
按部就班的东西很缓解焦虑,因为它会告诉你,今天你在哪里?明天你会去哪里?绝大多数人用多久的时间能到终点?于是你心里很踏实,你还可以幻想一下,我又没有可能加速一下?有没有可能与众不同?比别人快一点?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心理咨询也就不好玩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可预测的,以可预测的学习方法,随不可预测之生命,殆已!
咨询师们或许都需要一些佛性,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看到别人生命中的困难时,总会有一种“哎呀你怎么不这样这样做?”的感受,给建议、给方法、给指导,已经成了很多“咨询”的惯用套路。
可是心理咨询工作中却不然,人们带入到咨询中的问题往往是极端复杂的不确定问题,它经常无解,或者有巨大的变量,或者来访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于是投射出去,也高估了咨询师的能力)。经常有咨询师心中暗想:这个方法,给了你你也用不出来啊!
所以聪明的咨询师会后退一步,把问题怎样根治白癜风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