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榆次法院如何解开婚姻案件当事人的心结
近日,我院家事审判团队与心理咨询师合作,通过强化对当事人心理疏导,成功促成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和好。
案情简介
原告渠某起诉称,其与被告王某结婚初期感情较好,因在生育孩子时未感觉到被告的关心,其患有产后抑郁症。患病期间,被告对其关心甚微,其感受不到被告的关爱。日常生活中,被告对其缺乏信任,现双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所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
收到案卷材料后,主审法官杨芳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经过与王某反复沟通,王某向法官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为双方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确实因琐事发生过争执。但是,他并不想离婚,想让法官劝说渠某放弃离婚的念头,二人好好过日子。
发现症结
经过多次庭前调解,原告想要离婚的念头依旧强烈,对原告的劝说效果微乎甚微。在多次调解无果的前提下,承办人员及时安排了开庭审理。
庭审过程中,渠某陈述因患有抑郁症的缘故,她的心情一直不好,长时间无法得到改善。王某因工作繁忙,对她和家庭的照顾和关心都不够。最近,又查出来患有其他疾病,现在还在检查阶段,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也许离婚之后,心情能舒畅一些。
通过与渠某细致的交谈,法官看出了端倪,原来渠某患的是“心病”。要想帮助渠某从抑郁症的困境中走出来,并再次重拾起对婚姻生活的信心,绝非易事。如何帮助渠某解开心结,法官心里有了主意。
对症下药:强化心理疏导,注重情感修复
“你好,是咱们法院聘请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吗?我们这有一位当事人,需要你们的帮助。在心理疏导方面,你们比我们更专业……”
在我院精心打造的心理咨询室中,渠某和王某敞开心扉,向心理咨询师倾诉双方在共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彼此的顾虑。面对疾病,渠某抱有一种悲观的情绪和对婚姻生活的不安全感;王某在渠某面对人生挫折时,未能及时给予妻子更多精神上的慰藉。
在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深入交谈后,王某切实感到自己存在许多不足,渠某也表示自己现在情绪舒缓很多,心情也没有那么郁闷了,回家之后会慎重考虑离婚之事。
开出良方:“心理疏导+离婚冷静期”
看到双方有和好的曙光,法官及时与心理疏导师进行了交流,并再次与男方进行了沟通,决定给双方当事人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并在冷静期内不时与双方联系…
“喂,是杨法官吗?上次经过心理疏导后,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最近王某表现也很好,经过慎重考虑我想再给我们彼此一次机会”
渠某打来了电话,向杨法官说道。
“看到你们能和好,我发自内心的为你们感到高兴”。
签订调解和好书当日,王某感慨道:“真没想到法院能提供这么好的服务,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打开我们夫妻之间的心结,解决了我们之间的矛盾,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临别之时,渠某紧握法官的手,再次表达了感谢。看着王某与渠某牵手而去的背影,法官漏出了欣慰的笑容,并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能为婚姻案件当事人解开心结,是我们的职责;让矛盾和纠纷从这里化解,是我们法院人追求的目标。
法官感言
面对一对对情绪烦躁、性格暴躁、甚至可能患有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的婚姻案件当事人,家事法官更像一个个“诊疗师”,他们要在了解、掌握每一个当事人的婚姻症结、矛盾爆发点后进行充分的判断与分析,及时开具良方,对症下药,这是家事法官的职责所在,也为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检察院
中国共产党榆次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