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十七种常用的防御机制曾奇峰
人的一生就是精神层面超我和本我斗争的战场,非常地惨烈,自我就是调整它们之间关系的劝架者。自我在弱的时候呢,这两个冲突就会白热化,然后一个人就会特别难受。自我用来调节它们之间冲突的功夫,就是所谓的防御机制。
1.压抑
首先讲压抑。说压抑呢,就是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压抑。在年的时候,弗洛伊德和另一位医生布罗伊尔出了《癔症研究》这本书,把精神分析历史上最著名的病人安娜O推向了历史的舞台。这本书实际上通篇都是在讲一个症状,那就是压抑。这是弗洛伊德所揭示的第一个防御机制。安娜O是一个癔症病人,性冷淡,经常有歇斯底里发作。我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如果一个女性如果没有通过充分的性活动来叫床来满足她的性的欲望的话,她在生活中就会瞎叫。就会情绪波动,看谁都不顺眼,一脸的焦虑和恐怖啊。大家觉得弗洛伊德说的有没有道理?人总是要找一个出口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性压抑到性冷淡的程度的话,那她肯定会有别的方式。有好多性欲不能满足的女性,她们在生活中极其暴躁,就是有歇斯底里的症状。在性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女性,或者是亲密关系,她们在生活中是非常平和的,温柔的。所以,一个女人真的不能轻易发脾气,学过精神分析的人就会说她性没有满足。
我们看一个典型的双重压抑的例子。一个15岁的男孩被妈妈弄去看心理治疗师,表现的就是过度肥胖,大概身高1米65,体重多斤,基本上是一个肉球。学习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这个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他妈妈说偶尔搞个倒是第二,还说的过去,总有个人比你差。另外,总是跟女孩玩,号称跟女孩玩能学到东西。
我们来一一分析。过度肥胖是典型的性压抑,男人应该长肌肉,肌肉可以吸引女性的注意力,但是他跟女性一样长了一身肥肉,是不是向人宣布,你们别惹我,我不是男人?女孩如果把自己吃成很肥胖的样子,实际上也是性压抑,相当于就是不勾引男性来惹她。过度肥胖是攻击性的压抑,打架就不方便了,对不对?一身肥肉打出去就没劲,人家打他就有劲,像打沙包的感觉。他那么胖,把自己搞成被动挨打的境地。
大家觉得学习成绩不好和性压抑有没有关系?关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女孩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我问过很多女孩,你暗恋的对象是谁?学习成绩好的。所以这个男孩就是以学习成绩第一,避免勾引女性。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成年后的工作后成就,金钱的数量,财富,甚至包括他坐的车子或飞机,都是男人阴茎的延长。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过于恶心,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的。我从来不觉得女人傍大款有什么问题,女人从生物学上来说,她的孩子有生存下去的基因的天赋,那她肯定要找一些在生活中钱赚得多的人,这是人的动物性来决定的。
一个人如果在成年之后不能取得成就的话,和性压抑是有很大关系的。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是不是攻击性被压抑了呢?人一辈子,特别是对男人来说,就是不断地把攻击性象征化,男人小时候的时候是通过你打我我打你,来满足攻击性的。
中国有5千万学生是学习困难,占了在校人数的1/4,其中只有5%的人是智力的问题,真正的学习困难,95%的是攻击性在学习上被压抑导致的结果。具体的做法就是妈妈爸爸不断地说,要学习好,其它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学习好是唯一的出路,要不然你以后就完蛋了。这样说是爸爸妈妈引出了自己的攻击性,孩子在学习上是受到攻击的,他们只有让自己学习不好来配合爸爸妈妈的需要,爸爸妈妈是希望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的。比如说学习要刻苦啊,我听了就烦,这明显暗示孩子学习是件苦事情,对不对?我强烈建议大家对孩子要说,你学习要刻甜啊。你要去学学玩游戏这样的苦事情,学习是刻甜啊。
最后一个症状,只跟女孩玩,是不是性压抑?7、8岁的男孩有性意识的时候,就在桌上画 ,不跟女孩子玩了,实际上是他们心理有鬼的表示。只跟女孩玩的男孩,是在精神上把自己阉割得太厉害了,自己心里连鬼都没有了,所以这是最压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压抑跟憋着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男人很压抑,但是就是找不到和人发生性关系,这就不是压抑,这是憋着。真正压抑的男人,要么阳痿,要么早泄,或者是他对女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压抑是人格层面的。至于此时此刻有没有性对象,这是现实层面的,我们从来不管。比如一个男病人的理想就是和个女生发生性关系,然后很快就到了这个数字,紧接着就把目标定成了,也快接近这个数字了,这个人实在是压抑得太厉害了。如果当年他没有压抑,他为什么要吃那么多呢?或者说中国人当年没有饥荒的话,为什么要把桌子上的食物堆成山呢?而且这种人格层面的压抑,不管他和多少女生发生关系,都不可能释放的。他越是和女性关系发生的多,越是说明他当年的压抑问题没有解决。这好像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压抑是有区别的。
2.隔离
隔离是大家每天都会使用的防御机制。在治疗中的表现就是讲什么事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什么情感的反应。像强迫症或者神经症啊,使用隔离的防御机制就比较多一些。
假如你在街上碰到一个车祸,然后看到别人的骨头都出来了,估计中午吃骨头吃排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为猪的排骨会让你联想到人的骨头。如果看到脑浆流出来了,那晚上吃火锅的时候吃猪脑子的可能性就较小。但是对脑外科医生来讲,他们每天和人的脑髓打交到,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中午吃猪脑花。因为他们隔离得很好。
在治疗过程中,有的人会笑着跟你说些小时候悲惨的事情,这时候要提醒他一下,我刚才发现你在说很惨的事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能不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试图打破他这个隔离。
再举个例子,当大家在讨论一个案例的时候,案例被报告得凄凄惨惨,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他人情绪都非常低落,这个人身体坐的笔直,总在看别人的反应,有时候蒙着嘴在笑。在案例报告到最悲惨的时候,有几个人开始哭了,这时候蒙着嘴笑的人实在是憋不住了,就在那么悲惨的情况下放声大笑,其他人都恨不得把她暴揍一顿。督导就解释了,说这个笑的人呢隔离的非常好,别人的情感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她内心里面,她好像穿了一件很厚的防弹衣的感觉一样。
那么这个人为什么需要把自己如此隔离呢?就是因为也许这个案例对她来说是最惨的,她自己的很多东西都和这个案例一样,她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她和别人相比需要更多的隔离。也许她一旦隔离被打破之后,她可能是所有人中哭得最狠的那个人,说不定是想自杀的那个人。所以大家应该原谅她。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一个人越是不在乎什么东西的时候,可能这个东西是最在乎的,他只是采用了某种防御机制,使自己显得不在乎而已。
像有的人对你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不好,非常忽略我,他们整天要去搞政治啊,或者整天很忙,但是这个也可以理解。他开始为父母辩护,帮助他们防御。但是你如果继续追问,“你真的不在乎吗?你那个时候对爸爸妈妈真的没有埋怨吗?”或者说“现在你真的没有埋怨吗?”他可能想一下告诉你说,“是有埋怨,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精神分析试图让一个人揭示情感的努力。一个人的情感不出来,一个人不跟他的情感保持接触的话,那些情感就会以各种各样变异的形式出来,变异的形式多半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症状。
3.禁欲禁欲,书面的定义是对愉快的否认。认为你们所认为快活的事情都是不快活的,而他跟苦行僧一样所做的事情,是真正可以达到精神上的快乐。
实际上人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是怎样达到心灵的自由,到达觉悟的彼岸,几千年来人类都在努力。像释迦摩尼,他当年出家之后,就曾经在原始的森林里面,跟苦行僧们一起呆过十几年,那真的是把肉体和精神上都整的很惨,他以为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达到觉悟的彼岸,但是事实证明是不行的。后来他就离开了这批苦行僧。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以为,通过禁欲,就是否认身体或精神的愉快,可以达到觉悟的彼岸,这样的做法真的不是一个好办法。禁欲可以极大地伤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像有人专门调查过各个不同年代的和尚的平均寿命,像少林寺里的塔林,很多和尚都一起埋在里面,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可以测量死去的和尚死时的年龄,发现和尚的平均寿命要短于同时代的男性的平均寿命,原因就是他们过度的禁欲。
一个人在小时候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眼睛或嘴巴或其它方面获得足够的刺激,这些刺激越多越好。比如说幼儿园的门为什么搞得花里胡哨的?就是因为不同的颜色给人的眼睛、视网膜或大脑的刺激可以使这个人精神的数量增加,如果没有足够刺激的话,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就不可能形成足够大的规模,就不会有人类精神世界壮美的感觉。
没办法想象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就让他学会清心寡欲,然后这个孩子会成长得健康。然而华师大的门就不能搞得花里胡哨,因为在精神形成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要恢复平淡。对青少年来说,必须有一段时间处在禁欲阶段的。他们身体的硬件已发育到足以从事性活动的时候,但是社会道德规范和爸爸妈妈都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做。有人说青少年是一个怪物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成熟了但是不能够用,而且只有在工业社会才能够生产青少年这样的怪物,在原始社会是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的。
4.理智化
理智化。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术语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男人比较多的使用这个防御机制。
男人相对于女人来说,是进化的不是很好的动物,所以女人能更加勇敢地接触自己的情感,但是男性呢会觉得如果过多地接触自己的情感就不像一个男人。所以男人要不断地学习心理学、宗教和哲学来理智化,来防御自己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知道很多的哲学术语,读很多的书等,这实际上是在防御自己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学了几天的精神分析,然后再以来访者的身份做自我体验的话,大家觉得他的治疗是容易一些还是困难一些?肯定困难一些。因为他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或防御机制把自己保护起来。(为什么性是如此地激动人心,是我是在做坏事,在做合法的坏事,能极大地提高男人的尊严的那种感觉。有好多阳痿的男性就是因为有过强的超我把自己压制了。)
5.反向形成反向形成。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洁癖的人?过度地爱干净,过度地爱整洁。原因就是他们骨子里面喜欢脏东西,但是有一个严厉的超我,不允许他们喜欢脏东西,所以他们就表现出一种相反的形式。
比如一个女性来访者最怕见的是公共卫生间里有人不冲厕所,她见了后会有要死的感觉。那怎么办呢?她就会带一根针,如果看到这些后,脑袋里消除不掉的话,就用针把自己扎出血来,看到血后就可以把脑袋里厕所里的脏东西消除出去。
其实喜欢脏东西是人性的特点。你看两三岁的孩子在地上爬着,或者喜欢踩大小便,或者拉开抽屉把衣服一件件拿出来,然后头也不回地就走了。人都是喜欢把事情搞乱的。假如父母亲在这时候对她管的过于严厉,就会形成洁癖。或者是形成另外的毛病,就是过度的拘谨。
我是非常不喜欢过于严肃的男人的,总是没有笑容,然后对自己和对别人都非常严格,这说明这样的男人智力不高,因为他这种过于严厉和严肃是对自己的激情或冲动防范过于严密,他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动物性的东西,他会觉得很可恶,所以要防着点。
真正智慧的男人是松弛的,并有足够多的幽默感,幽默就是一种智慧的隐喻。所以那些过于严肃的人,一旦那个冲动的闸打开,他做出的事情可能是骇人听闻的,会让所有的人感到惊奇。
对于那些防范得不是太严密的人,他每天的激情或冲动都会小剂量地出来一点,到时候就不会憋成一个火山爆发的状态。
还有如何判断老公有了婚外情人,那就是老公忽然变得对太太比以前更好了,那就是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但是学过精神分析的人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管他外面有没有情人,他对太太都是一如既往。所以学了精神分析可以用来做一些坏事啊,至于外遇是大坏事还是小坏事,这就是见仁见智了。
归纳起来说,一切过分的情感都可能是反向形成的表现。对自己讨厌的人反而客气一点,这就是反向形成。
毛泽东对邓小平说,这是刚刚缴获的战利品,你10支我10支,按照通常的做法,老大跟你平分秋色,照道理你应该客气一下,对不对?会说,主席,您工作忙,给10支是给多了,怎么敢跟主席拿一样多的呢?我只拿2支,其它8支都还给您。一般我们都会这么做,像小平同志那样的伟人是怎么干的呢?他毫不客气地把那10支拿过来,然后藏在身后,意思是生怕老毛反悔,眼睛还盯着老毛的10支,说主席烟是精神食粮,能不能再给我5支。大家有没有看到是在逗老毛开心的味道?老毛就显得特别舍不得地又数了5支给小平同志,邓小平拿了15支烟,既没有说谢谢,也没有回头,就走了。真是把反向形成用到了巅峰了。这是反反向形成。怎么理解呢?但是上级对下级是防范得很严的,担心下级会造反,下级越谨慎越说明下级在和自己保持距离,在后面可能做一点什么坏事情。但是下级可以占我烟这点小便宜,这说明他内心坦荡。一个人要造反的时候对自己的言行是很控制的。所以对完全服从的下级,就可能在背后搞鬼,应该是喜欢有点刺的下级。
有人写过回忆录,就是在平时最尊重你的人,在文革中整你是整的最厉害的,人性就是如此的难以琢磨。你学了精神分析就知道,他以前之所以对你那么好,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就不喜欢你,他只不过在反向形成语言。在文革的时候,他的攻击性就会肆无忌惮地出来了,直接表达就可以了。
6.投射投射。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别人身上。为什么要投射呢,就是自己受不了了,不可承受,所以要把它丢出去。
比如一个人有占别人小便宜的想法,如果他自己占呢,会不舒服的,他就把自己想占小便宜的想法按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都在占小便宜。
弗洛伊德当年曾经作过一个比方,他说投射是怎么来的呢?他拿了一个单细胞生物来说,单细胞的生物已经有比较好的防范的体系了,外面是细胞膜可以对抗外界的刺激,里面是线粒体啊等保护自己的系统,像一整套的军队一样的。如果刺激是从外面来的,它就比较好抵抗,但是如果它内部出了问题,这个对它来说危险就太大了,所以它通过想象把问题看成是外界的,这个想象过程就是投射。把它丢出去,通过幻想,然后再认为这个刺激是从外面来的。这个就是投射的主要机制。
比如一个男的很容易自作多情,他喜欢了一个女孩之后呢,多半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这个女孩喜欢自己。如果对方是个老太婆,不管这个老太婆如何地看这个小伙子,或者跟他有身体接触,这个小伙子都不会想象这个老太太爱上他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没有爱上这个老太太。
投射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需要部分地生活在投射的世界里,要不然他就可能活不下去。中间白颜色的圈圈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棕色的部分就是投射的世界,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厚薄是不一样的。如果太薄,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安全感,因为外面的世界的确是不安全的。
经过了火灾或事件的人,他们内心里面向外投射安全的能力就会下降。安全感从来不是外面是否安全,而是你内心是否安全。像伟大的元帅在枪林弹雨里走,内心也会感到很安全,而一个内心的安全感破碎的人,即使白天在上海的街上走,也会感到不安全。所以对某些病人的治疗是直接要增加它的厚度的,让他投射更多的东西。专业的说法就是重建自联性的无所不能的投射。
对于严重没有安全感的人,在治疗中来访者因为投射性的不安全,他会要求坐在门口的位置跟你谈话,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可以逃走。有一些人是经历过破门而入的抢劫性创始性事件的,对这些人来说,就要让他们坐的离门远点。
如果投射太多的话,也会让人讨厌的,像芙蓉姐姐,她认为全中国的未婚男人都等着娶她。让那么多人来讨厌她,但是她也可以利用症状来得到好处,就是所谓的继发性获益。
中国传统文化中玩投射真的是登峰造极。比如有个人的老婆快死了,她要他赌咒发誓再也不碰其他的女人,如果你找了呢,我会变成厉鬼来掐死你。然后这个男的就赌咒发誓、蒙混过关,他老婆就放心地死了。死了之后他憋不住,几个月之后就找了一个女的,然后当天晚上他的老婆就出现了,青面獠牙地说我要掐死你,你说话不算话。然后他又赌咒发誓再也不敢了。几个月之后呢他又干了同样的事情,然后他的鬼老婆又出现了,又把他吓得要命。这样子他觉得很苦恼。他就去找了个道士给他出主意,那个道士说很简单,下次你的鬼老婆再出现的时候,你就从缸里面随手抓一把黄豆,然后要她猜多少颗,如果她猜不出来的话呢,你就让她滚蛋。下次她老婆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就随手从缸里面抓了一把黄豆说,你猜这是多少颗,然后她老婆,兹、、、就不见了。这就是典型的投射的例子。这个鬼是他想出来的,既然想出来的,那他随手抓的一把黄豆他自己不知道,他想象的鬼也不可能知道有多少颗。如果他数了20颗,他想象的鬼也肯定知道是20颗。这个鬼就没办法让他投射了,就消失了。
7.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一切疾病都可以作为防御。病了,就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是保护自己的相应的手段。
比如学习困难的孩子是典型的被动攻击。越是父母亲要求自己取得成就的地方,我就是不取得成就。我问过一个来访者,如果你高考失败,最伤心的是谁?他当着他妈妈的面,想也不想就回答,还不是他们呗。他就是要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摆脱父母亲对自己的控制。被动攻击可以说是癞蛤蟆政策,因为中国有句俗话说,像癞蛤蟆那样地戳一下才能动一下。
另外在治疗中间,有些病人的表现也是很典型的。你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说,你最好做一下心理治疗,咨询费是多少多少,他听了后说,还不是你治疗师说了算,你是治疗师,我听你的。来访者表现出对你如此的合作,但是治疗了20次却一点好转都没有,这个时候来访者可能会反击你了,把被动攻击变成主动攻击,就会说,我怎么随便都听你的,我的病就是不好呢?他其实上是想用疾病不好来对治疗师实施被动攻击。有些来访者真的是非常聪明,治疗师是肯定搞不过来访者的,这是肯定的。因为来访者不来了,中止治疗了,那就是治疗师败了,大家看对不对?用精神分析来讲,你体会到的挫败感,实际上就是他童年的时候反复体会过了的。
崔永元在精卫中心的心理学年会上发言,攻击中国医生不行,捧德国医学,被人在杂志上批评了。只有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有过心痛的感觉,他才有能力让别人如此心痛。所以来访者让治疗师尝尝失败的滋味,实际上让我们与共情制造了条件。这才引得他心理如此难受。
一个接受过很多爱的人才能给与爱,受到过很多虐待的人,他虐待别人的时候也绝不会手软。他会在别人身上强迫性重复他曾经有过的体验。如果我们这样想问题的话,会极大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极大地松弛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张力。所以精神分析真的是可以让我们从冲突中间出来,从高处俯瞰冲突。
8.抑制
抑制。书面定义是为了避免焦虑而有意地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中国有个成语叫因噎废食,因为怕卡着了,所以东西都不吃了。就是典型的缩小自己活动范围的表示。
有很多人会对你讲,他是一个好安静的人,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所以吃喝啊、聚会啊这类的事就不去,孤独地呆在家里,这种人就是抑制。实际上他内心里面可能更渴望跟别人交流,但是因为在社交场合的紧张会害怕丢面子,所以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不去参加活动。
对社交恐怖症的人不去上台演讲、不参加聚会等是能意识到的,但是对某些人来讲,这种抑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话,他连意识都意识不到,他不知道自己原来如此需要跟别人的交流。如有蟑螂恐怖症的人,他就会避免在有蟑螂的地方出现等。这是个比较好理解的防御机制哦。
9.转移转移。它的意思就是把攻击性转移到安全性的对象上面来,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回家就骂老婆,老婆就打孩子,孩子就去踢家里的小狗。这就是转移。有的男人如果工作顺利,对孩子就笑脸相迎,如果受了气,就会打骂孩子,说明这个男人起码缺乏为这个家庭抵挡风雨的能力。
公司里如果有3个人,一个最强大,一个次强大,一个最弱。通常最弱的人把那个强的人当成靠山,然后欺负次强大的人的时候出手更加恶毒。大家见过这样的情况吗?就是找到了靠山的小人啊,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会把对强大者的攻击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下手可能比最强大的人还要恶毒和厉害一些。
中国有句成语叫阎王好打交道,小鬼难缠。你到政府部门办事,找小科员办事那是最糟糕的,会被他气死。但是有时候你直接找他的领导啊,领导对你客气地要命,谈笑之间就把问题解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小科员一天到晚就是受领导的气,然后碰到个比他低的、求他的人,他就把他的怒气转移到你身上来。所以要找最高领导,他没受谁的气,只想把事情办好,他不需要把他的攻击性转移到你的身上。
迁怒就是典型的转移。有人问孔夫子什么样的人叫君子,孔夫子说:“不迁怒、不二过。”迁怒实际上跟移情差不多,转移也可解释;不二过,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两遍,是不是有点象强迫性重复?就是不强迫性重复就叫君子。是不是孔夫子早很多年就把弗洛伊德呕心沥血弄出来的东西说出来了。
10.否认否认。对于原始的防御机制,处理起来要比较谨慎,因为当事人真的是受不了了,才会使用。否认就是原始化的防御机制,如果说它和中国文化中的成语比较接近的,就是掩耳盗铃这个词。他以为自己否认了听到的声音,别人也会否认了这个声音。这是显得有点愚蠢的做法,是典型的儿童的心理。大家有没有看见孩子,把眼镜一蒙,说我不见了,你找我吧。健康的成年人也有可能使用原始的防御机制。
医院里检查,医生跟他说你得了癌症,他的第一反应多半就是不可能,是不是搞错了。大家有没有看出自我保护的意思?如果那个医生态度也不好,就会对病人说,你怎么不相信我们的医学水平呢,跟你说活不了3个月还不信,医院再去检查吧。中国的医生可能还没有精力和病人好好谈话,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采取应激措施,要做早期干预措施,因为对病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噩耗了。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是要接受专门训练的。
女儿把我的茶壶打破了,她拼凑了起来,还问,爸爸怎么茶壶没破?如果我没学过精神分析,还认为她在骗我,其实她是在骗她自己,她需要这样的过渡,然后精神上才受得了。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制造撒谎的孩子,如果你过于严厉指责她的话,以后她就会和你合作撒谎,孩子撒谎是和父母亲有关系的,也就是说父母亲制造了一个孩子必须撒谎的环境,就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11.认同认同。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认同问题。简单地来说,随着互联网等工具的发明,人到底是归属于哪一个群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艾瑞克森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青少年的同一性问题》,是所有学心理治疗的人应该看的。认同说白了就是模仿。一个男孩需要模仿他的父亲使自己成为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需要模仿自己的母亲使自己成为一个女孩。女人是比男人进化得更好的动物,因为女人经过了2次认同,内心要曲折一些。儿子最初是和母亲连在一体的,然后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爸爸,他开始和妈妈分离,然后认同爸爸,他这样一辈子认同下去就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但是女孩就不一样,她向爸爸认同了后,还要折回来,再认同母亲,让自己学会怎么样做一个女人。假如这个女孩向父亲认同以后,折回来受到阻碍的话,那这个女孩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会产生异性癖。现在有很多女孩在性别认同上有障碍,就是回不去了,不再能回到妈妈那里。
比如有个来访者,他父母关系不好,爸爸总是说妈妈的坏话,说妈妈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化妆,出去唱歌跳舞。然后这个女儿认同就回不去了,就变成了异性癖。这个女孩从来不跟其他女同学一起洗澡,因为她为自己胸部发育得很好感到耻辱,这是女性标志,是妈妈的标志。为什么好多乳腺癌的病人是因为跟妈妈关系不好,而得了癌症攻击乳房。她就把胸部嘞的很低,还说读大学后要做变性手术之类的。她认同妈妈的过程实际上是被他爸爸阻碍了,爸爸说了妈妈的坏话,所以她没法回过去认同妈妈了。所以夫妻当着孩子的面说坏话,有时侯会造成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
在中国已经有个男人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女性,而且实际上有很多人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没做。这样的人生活很痛苦,认为上帝犯了错。我个人认为在他们18岁以后,经过心理治疗师的严格的分析后,的确认为他们有性别认同障碍,应该尽早地让他换成另外一个性别,而不要在很长时间内让他们分不清自己性别而造成的内心冲突。另外,同性恋是没有性别认同障碍的,他确认自己是个男人,只不过他爱的对象是个男人。
年龄认同。对女人来说认同自己的年龄是一件非常不同的事情,所以社交场合为什么不能问女人的年龄呢,因为女人在年纪慢慢变大之后,会否认自己的年龄。明明是50岁了,但每天晚上告诉自己是20岁,你突然问她年龄的时候,她需要把50岁说出来,就把她否认的防御打破了,对不对?所以社交礼仪是尊重女性的防御的,不在公开场合询问女性的年龄。
文化认同。我们一直在讲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本土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研究本土化文化的人是在守卫自己的文化,像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了,圣诞节过得比春节还热闹。好像有人联名上书要抵制这样的风气,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全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了,它能够进来的就表示有它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不认同呢?节日只不过找个机会增加相互之间的关系,让生命多一点起伏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或变迁,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呢?还是涉及到认同的问题,最近中国10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好像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会造成人的认同的混乱。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也涉及到跟城市人的认同。语言认同。一切能力的缺陷都对应着人格的空洞。与权威认同。有人言必称自己是弗洛伊德或马斯洛,这实际上是拿这两个人的名字来为自己撑腰。有的小孩模仿大人的口气跟另外的小孩说话,这种做法是增加自己的权威感,别人就会听他的。就像秘书模仿领导的口气和别人说话是一样的。与攻击者认同。
11.见诸行动见诸行动。两个人在一起不在语言层面交流,而在比较刺激的层面交流。特别是在父母亲和孩子之间。比如说一对夫妻打孩子,实际上是内心的焦虑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变成了对孩子的直接的攻击。父母亲可能是恨孩子的,特别是年长的父亲可能恨儿子的。只有在自己清楚得知道恨孩子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在中国成语里有很多和见诸行动一样的意思。比如佛教里面的说法“妄动无明”,两个武林高手在打架,旁边一个德高望重的就在旁边说,“请二位施主不要妄动无明”,换成精神分析的语言就是“请二位施主不要轻易把潜意识的冲突见诸行动。”还有一句话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只要说这句话,我差不多就要动手了。
12.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是所有的防御机制中最好玩的一种。它是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先看概念。其他的防御机制都是一个人和自己玩的,比如说投射,我自己是个小气的人,然后我投射性地认为你小气。这跟你是不是小气是没关系的。我觉得某个人看我一眼,就爱上我了,这是我对你有意思的想法,而与你是不是看上我了一点关系都没有。芙蓉姐姐是投射性地认为所有男人都爱上她了,这跟其他男人没关系。
投射性认同是我和另外一个人之间,我向他投射出去的东西,我必须要他接受,然后他真的去接受,这个接受就是认同。接受之后呢,他就有点被我逼迫或诱惑做出我所希望的反应。
看一下具体的投射性认同的类型。
依赖性投射性认同:关系姿态是无助的感觉。这个人身上发出来的元信息,就是所以的信息的意思,包括语言、眼神、面部表情、姿态等所有的信息,这个人身上所有的细胞都会散发出的是,如果没有你的话我就活不下去了。这是她投射过来的东西,就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你接受到这个信息之后呢,你就会产生我必须要照顾她的感觉。大家在生活之间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你跟他打交道,就会觉得你如果不照顾她,她就会活不下去。如果你觉得你被强迫着做某事,而你又不愿意做的时候,这就表示你和她之间发生了投射性认同。
从反移情角度说你如果觉得你被强迫性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投射性认同就已经发生了。比如3个月的婴儿躺在床上,你心理会有种愿望一定要去照顾她,也就是说她有这样的能力来诱导你去照顾她。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成熟得不是很完整,她可能就会有3个月婴儿的那种东西在成年的时候还表现出来,所以她会诱导你,你必须照顾她。
投射性认同是种非常纠缠的关系。谁在投射,谁在认同,有时候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搞不清楚谁先投射谁先认同。比如2个成年人之间形成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可能的原因是那个弱一点的人投射出去的信息是,如果没人照顾我的话,我活不下去。那个强一点来照顾她的人呢,他照顾的信息本身就认同了对方的弱,那个接受到信息的人又强化了自己弱的感觉。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已经没有原因和结果了。只要打破任何一个循环,投射性认同就维持不下去了。
权力型投射性认同。关系的模式就是控制。中国的父母亲对孩子吃饭和穿衣服的控制,也许是所有的文化中最厉害的。有多少孩子是父母亲对饮食的过度控制而导致了厌食。吃已经成了父母和孩子权力斗争的工具了。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如果我不给你吃饭,你会饿死。
性投射性认同。关系的类型是情欲。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投去的信息是只有我会让你在性方面得到满足。对方的反应就是性兴奋。我看到这个的时候觉得这种投射性认同实在不是一个问题,除非是两个不该发生性行为的情况。比如在直系亲人之间。李银河说过合法的性行为有3个条件:两个成年人之间,双方都是自愿的,在私密的场所。如果两个成年人之间有这样的投射性认同,就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大家觉得呢?如果发生在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是决不允许的。
迎合投射性认同。关系的姿态是自我牺牲。大家有没有看到父母亲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省吃俭用让孩子过的很好,知道是为什么吗?为了控制。就是我为了你做了这么多,你还好意思不听我的话?自我牺牲后给对方传达的信息就是你欠我的,让别人产生内疚感是控制别人最好的方式。妈妈如此对孩子,诱导出孩子的感激和赞赏。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过度赞美母亲的歌,这都是因为投射性认同被诱导出来的。毛泽东因为人格上的空洞需要全国人民的赞美。他要的越是多,说明他越缺乏。投射性认同的例子,去餐馆吃饭,餐馆老板养的一条狗就扑过去想咬他。一般人会是这样的反应,狗扑过来了,我觉得紧张,然后就退,摆出一种防御的架势。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相当于投射性认同了。狗投射出去的信息就是你是我的敌人,然后你紧张逃避,就是认同了狗对你的判断。狗就去咬你,人和狗就撕咬在一起了。我投射给你,你是我的敌人,然后你就同意,这是自我功能比较弱的人做的。但是我这个朋友是自我功能比较强的人,狗扑过去后,他不但没有慌张,反而做了个友好的反应,用车钥匙抖了一下,于是狗变化非常大,本来是想扑过去咬一口的,就变成了扑过去亲亲嘴的感觉。这相当于反控制。就是当狗扑过来的时候,他说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的敌人,我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然后狗因为自我功能比较弱,就表示我同意我同意我同意。狗和人的关系就变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刚开始狗和人就是投射性不认同,就像求仙人投射给一灯法师的,我是坏人我是坏人,然后一灯法师说我不同意我不同意。反过来我朋友让狗和自己投射性认同。
有个图最能反应两个人的投射性认同的关系,一只大鸟吞了一只青蛙,青蛙为了避免被吞食的命运,死死地把这只鸟的脖子抓住。这个图的英文叫neverevergiveup,翻成中文叫死不松手。有个人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文章骂芙蓉姐姐,“芙蓉姐姐的存在是对中国男人审美观的极大的侮辱”,写的义愤言辞,投入了很多的情感体验,这个人就和芙蓉姐姐投射性认同了。是以不同意的方式认同。有时候我们以不同意的方式和别人纠缠在一起,有时候我们用同意的方式和别人认同。毛主席曾经说过,“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这就是说明他被人控制了。我明明知道你反对的事,我就假装同意,明明你同意的事,我就假装不同意,这就是你被我控制了,对不对?说明毛主席是被人控制了。说明老毛的世界的眼光不够,出国也只出了一次。
13.超我阻抗
超我阻抗。有的人通过生病来自我惩罚,免除自己的内疚感,说白了,就是自己过的舒服了,他就不舒服,过的不舒服了呢,反而是一种舒服,内心就要平静一些。有些人一辈子就是过的要让自己难受才行,一旦舒服了,就会觉得对不起人,出现内疚感,这个阻抗就是所谓的超我阻抗。
14.退行
退行。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被人有限的退行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让他退行到6岁之前的状态,他的移情性的内容才能在我们的关系中有所反应。如果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说白了,退行就是是弱的状态。相当于,我在精神上不行了,需要你帮帮我,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是个丢面子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病人在退行之后都要找回面子,比如他会用攻击你的方法,让他在退行之后的没面子有个说法。
为什么咖啡馆里有灯不开而要放蜡烛,还有轻柔的音乐,这就是要促进退行。因为咖啡馆里是用来谈情说爱的,只要当在灯光比较柔和的情况下,大家才能不谈哲学谈感情。用躺椅就是促进病人退行,特别是对理智化程度高的人,满脑子术语的人。但是过度退行也不行,特别是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他已经退行了,你再让他退行,他就会在治疗室里瞎搞了。
另外,一切疾病都可以作为退行。有很多强硬的人,他都需要通过真正的生病来获得别人对他的照顾,疾病也是有好的功能。退行到早年的发展阶段的时候,他的很多问题都显现出来,实际上是病人在依赖治疗师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放弃保护来获得外人的保护。我这个时候已经像小孩了,那我就交给你了。过度退行可能使进展太慢,比如这个病人太依赖你的话也是有问题的。而阻抗还有一种说法是防御机制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过度退行是拒绝成长的表现。退行如果是见诸行动就是过度了,比方病人说医生你可不可以抱抱我,我坐在你的腿上跟你说话。但如果她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就可以了。
15.升华
升华。最成熟的防御机制。关键是和现实和谐。你把自己搞定了,但是和现实不和谐,也不行。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同流合污的能力。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典型的有病。
在自由择业的西方,有人调查消防队员的本能里面的纵火欲望是最强的,所以他搞了个职业是整天可以玩火,不仅可以不坐牢,还可以养家糊口,获得荣誉等等。警察的暴力倾向也是最厉害的。既能满足了本能需要,也满足了超我的需要,还能跟现实和谐。摄影师是偷窥欲望的升华;作家是暴露癖甚至是露阴癖的升华,很多人进入了用身体写作的状态,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暴露的色彩;外科医生是杀人欲望的升华,他在人身上捅刀子,是在帮助病人健康的;律师是犯罪欲望的升华,他不断地为犯罪分子辩护,在象征层面上满足了自己犯罪后不受谴责的欲望;一切艺术都是性的欲望和攻击欲望的升华:有人说唱歌是劳动号子里出来的,实际上是从叫床出来的,绘画是对女性裸体欲望欣赏的升华,是视觉的刺激;精神分析师有人说是偷窥欲望的升华,病人会告诉你很多耸人听闻的秘密,也有人说不对,精神分析师应该用帮助别人的热情来压制自己的好奇心。还有人说是自恋的升华,修补上帝笔误的职业,大家觉得他是不是把自己弄得不仅和上帝一样高,可能还更高一些。
16.利他利他。自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道德问题。是能力有限,自己顾不过来,才不顾别人的。在中国从来都是利他被宣传得很厉害,需要防止的是过度利他倾向。
老头靠拾垃圾把钱统统捐给希望工程。你们听后有什么感觉?今天的听课,让我们学会一招,就是我们永远从我们的感觉体会别人的感觉。难过、愤怒、苦闷、悲哀。我听了后心如刀绞、难受、憋得慌的感觉。我听了这个故事后就是我的反移情,对吗?我感觉到的难受是他的,正因为他很难受,所以要做好事来平衡自己的难受,如果要考察他童年经历的话,我们一定会发现问题的。我们要学会不要去猜测别人,而先看自己的感受再说。职业的做法就是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精密的探测器,要先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如果我们判断一下,这个人极其自私,他成天在享受施舍的快乐,施舍别人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人家给他一个包子他不当面接,要偷着拿。他不让别人享受一点点帮助他的快乐。另外,他也是破环社会和谐的一种力量,他这样做实际上在攻击别人。经济上有个原理,一个人总是为自己从事经济活动,和一个人总是为社会为他人从事经济活动,哪种做法对这个社会实际的经济贡献要大一些?为自己大一些,对不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国家要人人都为国家工作,但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要崩溃了。但是邓小平上台后,号召大家为自己过好日子而工作,结果我们国家的经济在过去20年来在世界上都是发展最快的。
17.幽默幽默。为了使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不那么惨烈,他会用搞笑或幽默的方式缓解他们之间的冲突。搞笑和幽默是有区别的。搞笑是开别人的玩笑,幽默是把自己卷入玩笑中间,有点自嘲的味道。实际上人生任何事情都可以笑着面对,包括死亡。2个犹太人在集中营里,德国人对他们说,我们马上要把你们枪毙了。这2个犹太人就做好了死亡的准备。我们现在不枪毙你们了,改判你们绞刑。等德国人走了以后,其中一个犹太人对另一个犹太人说,看来他们没有子弹了。
总结
防御机制的强度等于人格的强度。有时候你可以刺激一些病人,看一下他人格的强度怎么样。如果你稍微一刺激,他就认错啊,这个人的防御实在是太弱了一点。有时候可以使用一点技巧来加强病人的防御,比如治疗师明显地错了,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做?第一种做法是认错。第二种做法,是在你和病人关系好的情况下,你犯了错而死不认错,这样就教他原来有时候我也可以不那么攻击自己。你的行为是做了一个榜样,就是我不认错那又怎么样呢?但是这一定要在关系好的情况下才可以做的。这要慎重应用。
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会失败。像压抑这样的防御机制有时候可能就经不起折腾的。一个人本来有强烈的性的欲望,但一直被压抑着,如果条件一允许,就会用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像我们上一辈的人,他们在非常强的性压抑的状况下生活的,如果70岁了,想办法把性的压抑打破了,大家觉得会怎么样呢?就可能整个的人格被崩溃,就可能乱来,对他来说就可能是一件坏事情。像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人出国,会经历文化休克,一下子从一个性禁锢很厉害的社会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最好可能导致整个人格的崩溃。具体的表现就是断绝和所有的亲朋好友的交往,永远消失在欧美大陆。白天就是拼命工作,晚上花天酒地。实际上是过快地把压抑这个防御机制打垮了。现在出国,就会发现国外的人的性压抑要比中国人厉害多了。
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好的,是因为它经得起折腾。
有人把人分成A型性格B型性格等,这种分类实在是太简单了,容易流于贴标签了。防御机制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程度有灵活性。
(注:本文节选自《精神分析——曾奇峰讲课文稿》,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北京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