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罗杰斯治疗中的正念慈悲和灵性
年韩岩西园寺戒幢论坛发言稿
作为修心之道的心理治疗
——罗杰斯治疗中的正念慈悲和灵性
一、引言?
在上一届(第四届)西园寺戒幢论坛“佛法和心理治疗”研讨会上,我所提交的一篇论文“佛教和心理治疗,同与不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仅仅将心理治疗看作是一种以提高人们在世俗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目的,运用医学模式纠正心理偏差,甚至变态的医疗实践,因而把它看作是与佛教修行之间主要区别之所在;那么,佛学和心理治疗之间的对话可能会失去某种至关重要的张力,因而不利于双方更好地进行互助、互惠式交流。
在“佛教和心理治疗,同与不同”一文中,我以比较佛教和心理治疗在修行形式上的不同作为论文的主题,并介绍了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些发展状况,作为对上述观点的脚注。多年后,当我重新审视这篇论文时,感觉它过于抽象,表达方式也不够清晰。所以,在今天的报告中,我将改其道而行之,以著名心理治疗师罗杰斯的一个经典个案作为报告的主题;通过心理治疗个案中的对话,把所要表达的观念,以较为感性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给大家。因为我发现在我们的佛教与心理治疗的对话中,往往缺乏对问题的真实体验和感性上的理解。所以,我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憾。
二、心理治疗:医疗,还是修心之道?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作为修心之道的心理治疗”。那么,我什么要讲作为修心之道的心理治疗?
徐钧老师将人的心理分成三个区间——问题区间、正常区间、超常区间。具体而言,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层次的——从问题区间的自闭症、精神分裂,到人格障碍,再到神经症、心理困扰;经过正常区间健康心理;再到超常区间的自我完善思想的探索或宗教实践,最后到达佛教解脱成就。在这三个区间中,除了正常区间是佛教与心理学共同研究和应用的区间外,问题区间只是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区间,而超常区间只是佛教研究和应用的区间。
所以,过去在区分佛教和心理治疗时,往往把心理治疗看成是一个医学路径,主要是矫正偏常人群的心理问题。从心理治疗的目的和功能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心理治疗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心理治疗除了对治像有人格障碍这一类严重心理问题的病人有其长处之外,而对于一般正常人群的普通心理问题它又能做些什么?
套用西方六十年的一句老话:“psychothrapyistoogoodtobjustforthsick.”,也就是说,心理治疗太好了,仅仅用来治病太可惜了。我认为,心理治疗并非只是矫正稍许偏常人群心理偏差的医疗实践。心理治疗不仅具有人本的特质,还蕴含着灵性的超越潜能。因此,部分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修心之道,如同佛教中的禅修一样。
三、罗杰斯及其心理治疗
目前在心理治疗与佛教的对话中,往往以源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正念疗法,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认知-行为疗法为主,作为讨论的出发点。本报告将不走这个路子,改弦更张,选择深度学派罗杰斯的一个经典心理治疗个案,作为人本治疗的典型案例,反观佛教思想。与深受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荣格不同,罗杰斯几乎没有受到多少佛教思想的影响。虽然罗杰斯也来过中国,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乎使一窍不通。也就是说,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不是在佛教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而是自己直接面对人类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独创的独立于传统佛教修行方法之外的心理治疗体系。然而,但有意思的是,经过对这一独立于传统佛教修行方法之外的心理治疗方法仔细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它有很多与佛教思想,甚至修行方法不谋而合的地方。但是,这些所谓不谋而合的地方又不完全一致,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关于这一问题,抽象的探讨不会有太大的意义,本报告通过援引罗杰斯的一个经典个案中的对话,逐字逐句地将罗杰斯的治疗方法与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做一对比。
(一)、罗杰斯个人经历
在讨论罗杰斯心理治疗个案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罗杰斯的个人经历。罗杰斯的职业生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年,罗杰斯在罗杰斯特做非常基础性的工作,为受虐待儿童,乃至问题少年做心理治疗。年-年,他在俄亥俄州大学当教授,那个时候他就提出了“非引导性疗法”。然而,他出名的时候是在年-年,当时他在芝加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也就是在这期间他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在此期间,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得以迅速普及,治疗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来访者中不光有学生,还包括大学附近的居民。这是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罗杰斯实现了一个跨越,工作对象从青少年儿童变成成年人。第三阶段是罗杰斯在威斯康辛大学时期,我们国内的人一般都不了解这段历史,即使在国外,对于罗杰斯的这段历史也是含糊不清的,那么,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他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他带一个研究小组专门检验他的疗法能否治疗精神分裂。最有意思的是第四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在学校(第二、第三阶段在大学,第一阶段在一个中心),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罗杰斯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到了加利福尼亚,投身于一个叫“慧心团体”的社会活动。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去苏联工作。
(二)罗杰斯心理治疗中的医患氛围
罗杰斯在其心理治疗理论中非常强调治疗师的人格,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医患氛围。他所强调的倒不是说治疗技术有多么的重要,而是说直接影响医患氛围的治疗师人格会在心理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罗杰斯提到,改善医患氛围有三个条件(他其实是提到了六个条件,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第三、第四、第五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真诚合一,第二个条件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怀,第三个条件是神入(共情)。
那么,真诚合一是什么呢?它其实指的是个人内在状态的统一,就是内在状态没有那么多矛盾和分裂。另外一个指的是,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其实就是对内在的感受了了分明。所以,真诚合一两个方面的含义。
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其实包含的是允许来访者生起任何经验,并接纳它。我觉得它非常像佛教正念所讲的不排斥、不贪爱。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温暖,就是在对来访者的关怀当中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第二个部分叫做不占有,就是说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关系当中,不存在占有关系,或者说,治疗师一定要来访者怎么样。我觉得这像佛教中的无我。第三个部分叫做温度。我觉得这有点像佛教所讲的慈悲。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很像精神分析中的悬浮性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