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自愈方法 http://m.39.net/pf/a_6781067.html
“导读:BPD让很多咨询师感到棘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难治愈性。其实除了BPD以外,任何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都非常难以治疗。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定义:人格障碍「是指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显著偏离正常,形成了特有的持久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九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具有诊断权的是专业的人(医生),而不是心理测试/症状参考标准。尽管大家可能在一些科普文章中看到自己有类似的表现,但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人格障碍的标签,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人格障碍或人格创伤都来自于早期创伤,它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人格障碍就像生理疾病中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对待它的思路更多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减少发病频率和并发症。所以本文主旨并不在“克服”症状。而是在加深对自我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基础技巧学习,减少人格障碍对自己和人际关系的伤害。“你人格有障碍”,听起来真的很像是骂人。那么,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格障碍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主观的、内在的、“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以及在人际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持续的、一以贯之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他们的这种表现是他们人格“风格”的一部分。他们对于自己的这种人格“风格”是无法灵活调节的,同时这种僵化的风格给他们自己带来了麻烦。后台很多人留言给我们,要求谈一谈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以下简称BPD)。对于这种疾病,我个人一直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迟疑感——因为它的复杂性。在科学的谈论它之前,你可以先想想你自己,或者你身边人有没有类似以下的行为:

总是担心自己被抛弃,往往因而做出很多冲动极端的行为?

有时候会过于理想化一个人或者自己和ta的关系,有时候又忽然对对方或彼此的关系非常不认同、贬低、甚至厌恶?

易怒,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有攻击性?

在这些非常显著的行为之外,你有没有类似以下的感觉:不太清楚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对这一点的认识经常摇摆;总是有一种持续的、无法摆脱的空虚感你可以把这些看作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种很感性的认识——当然,并不是所有有上述行为和感受的人都真的患有BPD。边缘人格障碍病人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有的人在愤怒表现方面更显著,有的人则在空虚感、自杀想法方面表现更严重,有的人在“时而理想化他人,时而无比贬低他人”的方面表现更严重。总体来说,他们在以下4个方面最容易表现出问题:情绪激烈迅速的变化(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对另一半的感受)人际关系容易有冲突,甚至“疾风暴雨”可能有冲动性自毁行为缺乏清晰的、前后一致的自我认知感。BPD患者自我认知的核心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反应,从而也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让他们表现出其他的症状。这种核心问题,就是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感觉都是“分裂”(divided/split)的。研究者把它叫做“分裂的心理结构”(splitpsychologicalstructure)。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对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看法,更甚至会在同一个时刻对自己和他人有着自相矛盾的看法,无法决断。比如你会觉得一个BPD患者在很多时候表现出非常得体、却会忽然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反应。

一个BPD患者的头脑中有一系列矛盾的对于自我的看法,但是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他们对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而这一系列矛盾的自我体验,会让他们觉得困惑、焦虑、抑郁、空虚——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核心的、稳定的、关于“我是谁”的感受。

活动通知:本周周日下午14:00-16:00,知薇学苑在高新区半岛路湖公馆,以纯公益的方式开展心理学科普知识讲座,欢迎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因场地有限,人数不宜过多,需要提前报名预约,谢绝空降。报名杨老师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知薇学苑↓↓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56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