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医加恩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
拥有太多的灵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承受。”这是一位拥有24个人格患者的自述。为什么一个人体内会有如此多的人格?这次活动让我们一起探索多重人格。
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是一个人拥有多种不同人格的一种心理疾病,若拥有两个人格则称为双重人格,每种人格分别有不同的身份、性格甚至性别的差异。目前国际疾病分类将此病归为解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也就是我们俗称的DID。
多重人格的病因
多重人格的发生大多与童年时所遭受的创伤密切相关。当受到了自己难以承受的痛苦或折磨时,患者会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从而创造出一系列不同的人格来代替患者承受巨大的创伤和打击。
多重人格与性别的联系
在一些平时看到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多重人格患者多被塑造为男性,可事实上,医生们接触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比例甚至达到了80-90%。因此有专家猜测到,患者多为女性的原因除了童年时不幸的经历较常发生在女性身上之外,还可能是女性的社会感知能力与男性比较起来往往更为发达,女性更容易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解离性身份障碍可以说是这种能力的极端化体现。
临床表现
多重人格患者一般有暂时性失忆的现象,比如患者刚做过某件事,不久后却说不太记得了,甚至直接矢口否认,不认为自己会做那样的事。有些患者还会表现出自我的不连贯性。一般为行为举止和习惯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个子人格各自独立、彼此互不影响。当有一种人格出现并支配患者行为时,其余人格会自动退去,不会出现许多人格争夺患者身体意识控制权的状态。患者由哪一种人格支配完全遵循一个原则,即“哪种人格最适合应对当时的环境,就会自动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如同“变色龙”或“变形虫”一样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我。
实际上多重人格障碍,在本质上就是通过频繁转换人格,来适应当下环境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其实是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诊断标准
1.丧失了自我统一感,且符合癔症的判断。
2.患者对周围环境缺少觉察,有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有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等症状,并且这种现象与患者改变的身份相关联。
3.产生的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并且不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内。
4.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5.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
但是,由于童年悲惨的遭遇而导致自我的分裂,并不能直接被鉴定为“多重人格障碍”。因为虽然产生出了部分子人格,但这些子人格可以清楚地被主人格主导,并且这个人一般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即精神病学所说是“有自知力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子人格可能会慢慢消失。只有当不好的遭遇非常严重地撞击了当事人的精神和心理,以致患者的自我被打散,此时分裂出的子人格可以完全掌控他的身体和意识,才可以确定是患了精神疾病性的多重人格障碍。
内在解离离我们有多远?
实际上,内在解离很常见,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当我们读书入了迷,沉浸在故事环境中时,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这也是一种内在解离的现象;做白日梦,发呆,冥想,健忘等,都属于内在解离。但这些并不是疾病,只是日常的心理活动。
治疗方法
多重人格的治疗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治疗过程也很艰难。一般的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
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融合患者的人格。治疗人员需要先对患者的所有人格进行了解并分析,然后找出熟悉所有人格的一个内在人格(这个内在人格一般为患者的主人格)并让其成为核心人格。之后,治疗人员会努力让其他人格之间相互沟通了解,彼此征得同意以后,把几个性格相近的人格融合,从而逐渐减少子人格的数量,最后渐渐使多个人格合而为一。但是治疗者坚决不能离间主体人格和其他人格。因为如果其他人格形成后,会抵御想消除他们的一切。
但是所有疗法都离不开亲人、朋友等长期耐心地配合。
对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管理方面: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营养均衡、低盐、多吃高蛋白、维生素以及含铁高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生活方式管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促进治疗的效果;保持患者生活的规律,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予人温暖,天下博爱”。对于多重人格患者,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接受他们,给予他们爱与幸福。社会及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拒绝暴力,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图文来源:37组
排版:苏鑫
审核:王羽璇
山医创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