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童俊暴力事件中的人格障碍
编者注:
今天(8月17日),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案民事诉讼一审宣判,行凶少年蔡某某父母被判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万余元,行凶少年蔡某某,如今正处于三年的收容教养之中。目前被害女孩家人还在准备材料,希望继续追究蔡某某父母的刑事责任。
案件概况:去年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男孩因性侵未成杀害10岁女孩,犯罪手段之残忍、作案后心理状态之稳定、掩盖罪行手法之老练,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13岁的未成年人。
这类案件曾一度引起人们对未成年人立法的大讨论;同时,针对类似的恶性事件,人们也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他有精神病吗?
童俊老师曾就“暴力事件中的人格障碍”做过主题演讲,我们将她的演讲内容转录如下。
陕西榆林曾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一个人砍死了9个中学生。那么,对这样的人大家有这样一个疑问——他患有精神病吗?
在精神医学领域,我们有我们的短板,这个短板就是我们有一个黑白观念,这人要么是精神病人,要么就是健康的。
这提醒我们在这个专题会上谈这个问题。
实际上,精神病学没有那么黑白分明。精神范围有很大一块,是我们很多精神科医生不清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BPO概念,即边缘性人格组织。
有警察问这个人,你为什么要杀这么多跟你无怨无仇的青少年?他说,我在上学时,校园里总是有人欺负我,我恨他们。
他现在30来岁,十五年前他上学时被人欺负的账算到现在的青少年身上,这显然让人匪夷所思。有些精神科医生对此不理解,但只要受过心理动力学评估训练,对此就很容易理解。
有一个玩具叫俄罗斯套娃。这个套娃里面有不同的小人,外面的最大,越到里面越小。
俄罗斯套娃
我们的人格就像套娃,最大的部分是我们外在与我们年龄相配的适应社会的那部分。但我们到了父母面前(如果父母还健康的话)就会退缩,退缩成孩子,躺在那里恨不得吃的喝的都要他们给你做好拿过来。
这个病人,就是在成人的外壳下装了一个婴幼儿的内核。
我刚做精神科医生的时候,那时候讲人格障碍就是品行障碍,好像人格障碍患者就不是一个好人,实际上不是这样子。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概念,创始人是肯伯格(OttoF.Kernberg)教授。他也是精神科医生,美国康奈尔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精神分析家,90多岁了,还活着,而且还在满世界演讲。
他长期做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精神科中的这类病人。
肯伯格(OttoF.Kernberg,-)
图源:心理学空间网
至少在20年前,美医院联合做了一个精神病学研究。研究发现,至少有25%的精神科住院病人,是被误诊成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而他们大多具备的是BPO这种边缘性人格组织。
我今天主要介绍这几个问题:BPO理论从哪里来?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和心境障碍的区别。治疗没时间讲,主要讲讲怎么识别这些病人。
人格就是主观体验和行为模式的动态整合。就是我们今天看这个人是这样的,明天看他还是这样的,是一贯的行为。
还有就是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客体关系,就是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性格特点,是外向还是内向的;身份、能力、还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
举个例子。有一天门诊,我们导医过来跟我说,有个病人挂到了你的号,他是把所有他看过的医生都投诉过的。
病人很多,我不知道是哪一号,也没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