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每日一练案例分析评估与诊断二级
二级真题案例: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0岁,已婚,本科文化程度,银行一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有一女,14岁,重点中学学生,中考前遭遇车祸,虽然手术后恢复良好,但耽误了中考,只能休学一年再考。求助者担心孩子的身体,更担心休学对孩子升学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很紧张。经常想:“孩子要是因休学影响了学习可怎么办啊!”晚上难以入睡,经常做很着急的梦;半年多来时常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常心慌、气短、出汗,身心疲惫。经常请病假,把能推掉的应酬都推掉了。有时也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求助者为此内心十分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外向,工作勤奋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
案例题目
多选: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A)紧张(B)提心吊胆
(C)恐惧(D)忧心忡忡
单选:2、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注意力不集中(B)紧张焦虑情绪
(C)内心烦恼痛苦(D)存在内心冲突
单选:3、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严重心理问题(B)恐怖神经症
(C)焦虑神经症(D)强迫神经症
多选:4、对该求助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
(A)无名的提心吊胆
(B)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C)没有器质性疾病
(D)精神运动性不安
多选:5、该求助者问题的特点包括()。
(A)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
(B)存在变形冲突
(C)情绪体验与处境不相称
(D)人格障碍明显
单选:6、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主要是()。
(A)绝对化要求(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D)非黑即白
单选:7、对于该求助者进行鉴别诊断,首先要排除的是()。
(A)抑郁神经症(B)躯体疾病
(C)恐惧神经症(D)神经衰弱
多选:8、对于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A)冲击疗法(B)合理情绪疗法
(C)厌恶疗法(D)系统脱敏疗法
单选:9、咨询中求助者多次询问“您觉得呢?”“您怎么看?”对此,咨询师正确的做法是()。
(A)给予实事求是的回答
(B)回答“理解”,并加以评论
(C)避免回答上述问题
(D)回答“理解”,并持非评判性态度
多选:10、某咨询师在咨询中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矫正,从心理学角度正确的说法包括()。
(A)该求助者的症状源自于错误认知
(B)求助者的认知直接影响行为
(C)通过认知矫正可以解决情绪困扰
(D)咨询师必须进行认知矫正才能解决行为问题
答案解析
1:ABCD
1:案例中提到“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山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求助者焦虑情绪明显,紧张。
2:D
2:案例中,求助者有时也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此内心十分痛苦。这种内心冲突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择D。
3:C
3: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焦虑性神经症。依据如下:焦虑性神经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恐惧、担忧(近来总是忧心忡忡的,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紊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常心慌、气短、出汗)的精神性障碍。故答案选择C。
4:AC
4:案例提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山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常心慌、气短、出汗,身心疲惫。”
5:BC
5:“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山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表明情绪体验与处境不相称。“有时也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表明存在变形冲突。
6:B
6:“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表明该求助者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7:B
7: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所以可以首要排除躯体疾病。
8:BD
8:合理情绪疗法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系统脱敏法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冲击疗法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当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
9:D
9:态度必须中立。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立,咨询时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10:ABC
10:D项表达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本题选ABC。
喜欢就点击屏幕右上角“查看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