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与道德规范有关的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持久的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一类行为障碍这些异常的行为在国外国内通常称为所谓的反社会行为。

品行障碍的特征:

①反复持续出现;

②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儿童所允许的变化范围;

③适应社会环境困难;

④并非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

⑤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此类反社会行为可能在5~6岁时即已发生,但是一般是在较大儿童和少年期发生12岁时可能就已有明显反社会行为,一般在15~16岁时可能已达到高峰阶段。16岁以后发生者比较少见。

具体表现:

①在家里和学校等其他公共场所持续拒绝遵守规则;

②有偷东西的经历,用撒谎、作假等来欺骗他人;

③对自己错误行为没有悔意,不承担错误行为的责任,且责备他人;

④不在意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⑤常打架、恐吓别人,使用暴力对待人或动物;

⑥不尊敬家长、老师和权威人物,不断与家长、老师和权威人物发生冲突。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个孩子来到人世,他所携带的基因已然确定,作为家庭养育者或社会教育者,所能够做的也许是创造一种“好”的环境,让“坏”的基因无法表达,从而避免一个人成为人格障碍者。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人格障碍者典型的童年成长环境,可能我们的努力方向会更加明确。

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童年经历中,我们会更多的看到被虐待、被忽略、无人看管或父母吸毒、酗酒等。而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可能有着不一样的童年经历,他们更多地被







































白殿疯怎么医治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38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