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女大学生因抑郁症被拒绝登机,患者出行到底
抑郁症患者登机引起的风波
10月13日,一名抑郁症患者被航空公司以“有精神类疾病,情绪激动”为由拒其乘机。
据报道,当天下午,于海和女友毕敏(均为媒体化名)准备搭乘春秋航空的航班到南京看病。在过安检时,毕敏持续出现双手颤抖的症状,航空公司的员工便叫他们到登机口进一步询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海说,他向工作人员提供了女友罹患抑郁症的证明,也出示了几个月乘坐过航班的记录,解释了女友手抖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因为快到登记时间了,工作人员还没答复是否可以顺利登机,毕敏说话开始急躁,并哭了起来。
而春秋航空则表示,当时毕敏双手颤抖,在登机口喊叫,引起周围旅客投诉,甚至有旅客不愿意与其同机。
随后,机组人员以“乘客有精神类疾病情绪激动”为由,告知其无法登机。
于海认为这非常不合理,便将此事发布在网络上,很快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航空公司的举措不妥,有歧视抑郁症患者之嫌,甚至可能违反了相关规定和法律,侵犯了于海和毕敏的合法利益。
但也有人指出,虽然我们不能歧视抑郁症患者,但当时毕敏情绪明显不稳定,飞机上又缺乏专业的精神卫生人员,万一出现危急情况确实难以应对,所以航空公司拒绝他们登机也无可厚非。
我作为一名精神心理医生,虽然我同情于海和毕敏在求医过程中遇到的波折,也理解他们的心情,但个人来说,我更加支持第二种观点:在那种情况下,航空公司的决定是比较合理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事发经过。毕敏当时双手颤抖,而且达到了旁人很容易发现并觉得异常的地步。事后男友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服用了碳酸锂引起的副作用。
一般来说,精神科药物中可引起手抖等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主要有抗精神病药,比如奥氮平、喹硫平等等。碳酸锂不是抗精神病药,而是心境稳定剂,它的不良反应中也有双手细震颤,但发生率较低一些。
所以,毕敏除了服用碳酸锂,是否还服用了抗精神病药,我们不得而知。
但关键是,一般来说,心境稳定剂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抑郁”或“躁郁症”)的,大部分单纯的抑郁症患者不需服用心境稳定剂,除非症状不典型,大夫为了预防转躁而使用。
所以,毕敏的诊断有可能不是单纯的抑郁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又或者被大夫怀疑是双相障碍。
而且,通常服用的药量较大,才会引起如此明显的手抖症状。毕敏的病情应该是比较严重的。
很多人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知识不太了解,总将抑郁症与双相障碍(又称为“双相抑郁”)混为一谈,认为双相障碍是抑郁症的一种。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疾病,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抑郁症。
后来,当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可能有一些表达不当,且就在登机口进行询问,令毕敏认为自己被歧视了,隐私不被尊重,产生了负性情绪。而且快到登记时间了,毕敏可能开始灾难化思维,认为不能去看病了,于是情绪开始激动。
这个过程有可能激活了她的一些心理创伤,实际上,她当时处于激越状态,情绪和行为有所失控。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为了确保航班安全,拒绝其登机,应该说这是理性的决定,也是对其他乘客负责任的体现。
据媒体报道,在被拒绝登机后,两人只好连夜乘坐高铁赶往南京。于海透露目前毕敏的情绪不好,有自杀的倾向。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毕敏的病情并不稳定,更远远未达到康复阶段,一受到相关的应激就容易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但于海却曾对航空工作人员称,“女友病情已基本康复,医院复查”。我们不能肯定他说这些话是为了蒙混过关,还是真实想法。如果是后者,那么说明他对女友的病情缺乏理性客观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来看,航空公司拒绝一位病情尚不稳定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登机,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在事件的还原当中,航空公司的处理方式缺乏技巧,有一定的责任;但于海和毕敏的行为也存在很多问题。
于海后来发微博指责航空公司,期望引起大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