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10/4211291.html

Hello,大家好,本期周发又带着满满的干货来啦!

本期周发包括分歧和偏见的解释;社交功能的探索;失败与人格的联系;团队合作中的信任问题;触感的音韵学;哲学问题的思考;以及婴儿学语的建议。

话不多说,想知道具体内容就请继续往下看吧!

你竟然不同意我的立场?!

你不对劲

不知大家有没有过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与朋友发生分歧的体验。比如前段时间索尼新机发售,我与好哥们便因“异形屏到底能不能接受”又展开了一番争论。原本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到最后我的内心忍不住吐槽:他怎么这么固执,接受不了异形屏,得拒绝掉多少好手机。

实际上,分歧在生活中很常见。尽管通常而言分歧是无害的,但这也可能导致争论、生气、怨恨甚至关系破裂,乃至暴力等行为。至于产生并加剧分歧的方式,有时来自于严肃重要的话题(如政治、历史事件),而有时,又产生于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例如,电影粉丝因为影评而愤怒,在看到负面评论时,会在网络上辱骂那些评论者。年,因为菠萝披萨引发的一场分歧令人难以置信:新西兰首相表示自己喜欢披萨里的菠萝,这使得民众开始怀疑首相神志是否正常;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冰岛总统却宣称,要不是法律限制了他作为总统的权力,他要禁止全国的披萨中出现菠萝,这在当时也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因为电影、食物或者产品发生分歧,这些事情存在一个共性,即人们能很迅速对此产生“主观”体验,如对电影的评论,对食物的品味。那这不就是在说个人品味吗?和客观事物产生的分歧有什么关系?回想,因食物而产生分歧时,人们真的认为这只是所谓的品味问题吗?还是说会有这样一种可能,那些喜欢披萨里有菠萝的人,会沉迷在“菠萝难波万!”的想法之中,认为那些不喜欢的人就是异端、是错误的,是无知、品味极差,甚至认为他们就是害怕说自己喜欢菠萝!

事实上,人们可能真的持后一种看法。假如我们认为客观是大家普遍认为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而主观是大家普遍认为没有正确答案或正确答案很多的。举个例子,火星是不是银河系最小的星球?显然这个问题应该有客观唯一的答案。但巧克力冰淇淋是不是比西葫芦口味更好吃?这个问题却相当主观,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朴素现实主义表明,人们具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如果自己看待世界是客观的,那其他理性的人便会分享自己的感知和反应。因此,如果有人没有分享自己的感知,那无论是源于无知、懒惰还是偏见,人们都会觉得对方的判断出了问题。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偏见投射效应”(biasprojectioneffect),即倾向于认为异己或持不同观点者具有偏见。

当人们支持的、喜爱的艺术品或影片遭到反对,他们会努力寻找证据,说明自己的喜欢和支持是客观的,对方的观点是有偏见的。但这种寻找一般是没法说明什么的,因为人们通常只能意识到偏好形成过程的结果(偏好某物),而对于内在的偏好构建过程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看似主观的领域,人们可能也会表现出和客观领域一样的偏好投射倾向,假定自己是客观的,异己是有问题的。而更严重的情况是,如果人们试图去了解对方持不同观点的原因却一无所获时,人们便可能会直接把原因归结为某种气质性偏见。换言之,“他这人就是这样”。如此一来,鸡毛蒜皮便升级扩大了,因为你不再是在和对方争论艺术或食物,你是在对对方进行人身批判。

不妨常怀警惕之心,下次因鸡毛蒜皮与朋友产生分歧,别上纲上线人身攻击。你爱苹果我爱小米,这真的只是个人喜好。在网络上与他人讨论问题也是如此,即使立场不同,也不要急着一棒子打死他,他只是和你政见不同,真的没有那么坏!

参考资料

Cheek,NN,Blackman,SF,Pronin,E.Seeingthesubjectiveasobjective:Peopleperceivethetasteofthosetheydisagreewithasbiasedandwrong.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1–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7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