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永不放弃,你值得更好的自己
讲述:
晚睡姐你好,我现在刚刚跨过20,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人格的依赖,不独立,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愤怒。我在群体中总是会成为边缘人物,被人欺负,和人相处也很累。虽然尝试过各种努力,也试着做自己。感觉做自己真的是最难的工作。我好像是海中迷失的船,找不到方向。
发现最近一些情感咨询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都要回到缺乏自我意识上去。所以分析完感情问题,一些读者接下来的疑问就是,如何建立自我?
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我?
不涉及过多心理学上的理论,仅从我自身的理解上谈一谈这个问题。
孩子的独立性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有意识被父母培养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被父母认可、欣赏、鼓励、支持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自信、愉悦、成就感,会让孩子建立“我是谁”、“我能做到什么”的概念。当他逐渐学着自己承担自己的命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去判断是与非,自我的大厦就在逐渐形成。
而被用相反的方式来对待的人,比如说父母总是包办代替,过分溺爱,鼓励孩子依赖自己,或者不够关心,过分苛刻指责,都可能会造成孩子不能自主支配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父母的保护或者阴影之下,独立创造和活动的能力受到遏制。长此以往,“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的能力范围,人际关系界限不分明,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是通过父母如何看待自己开始的,然后又波及到老师、同学、朋友,已经陌生人。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取得了足够的自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遇到挫折令他产生了一定的自我怀疑,他内心的根基也不会动摇。因为他的精神家园是丰盛的,在他心里,总有一个地方能够是他可以回归和寻找力量的。
相对于青年人普遍的迷茫,女孩子缺乏自我的情况更为严重。
依赖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都是女性常见的一些人格障碍问题,其根源都是缺乏自信心,自卑、胆怯、过分敏感,总是感到孤立无依,喜欢把自己置于从属地位。这些问题并不是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而是被人为塑造的。父母常常对女儿保护过度,不让她们独立活动,又不断暗示女人是弱势群体的意识,使很多女孩子都相信自己是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唯有依靠别人,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这时候,教会她们做自己,简直就是一项挑战,因为她们已经迷失自己很久。
做了几十年女神的林青霞说,“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个好剧本谈何容易”。
18岁,她在街头被星探发现,出演电影《窗外》,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荧幕生涯。那时候她还是一个梳着国中女生头的清秀少女,从来没有过当演员的梦想,母亲一心盼望着她能早点嫁人,走上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这也是她自己的心意。所以即使红遍东南亚,风头一时无两,她的愿望也是最好能息影嫁人去。
她不享受当女明星的过程,总是郁郁寡欢,有时候因为拍戏的辛劳还会背着人哭了又哭。“这个女子最美的地方,乃是对自己的美,一点信心都没有,这份性格上的特色,使她神情永远带一份迷茫渴望,眼睛象在恒久地等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
这大概就是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吧。命运塞给她的,都是她不想要的。
直到最近,她拿着自己的两本作品复出,人们才发现这迷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人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女人。她知足平和,从未有过的开朗和热情,只因她不再是别人眼中的美人,不是阴错阳差做成的明星,写书这件事,是“我”真正主动选择去做的事情。
人生第一次,她做了有选择的事,所以她享受这个过程,并从中真正的成熟和改变,开始撕破束在自己身上的茧。
没有自我和有自我的人之间,真正的区别就在于此,前者都是在做着别人希望自己做的事情,一切都并非自愿,也自然会缺乏相应的自信,而后者,他所成为的自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做到什么,不能够做到什么,选择与放弃都建立在内心顺应的基础上,很少自我压抑。
要找到自我,就要从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开始。改掉过去习惯性依赖、习惯性给自己差评、习惯性让别人左右自己生活的坏习惯,你是你自己世界的主人,这个意念,要每天都要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无数遍。
要找到自我,还要重建自信,消除以往那些不良印记。比如说父母灌输的“我不行”、“我真笨”、“我好蠢”之类的心理暗示,真正从小事上一件一件的去,体会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
要找到自我,还要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的恐惧。没有自我的人都往往畏缩,自己为自己创造了很多障碍,好多事情不假思索地就被否决了。要挑战以往生命的禁区,比如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就挑一天专门对同事们挨个问好,不敢穿花衣服就买一件勇敢穿出去,不敢拒绝就选一次大胆说一次。等这些事情真的做了,你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你所设想的坏事,并没有发生。
找寻自我,可以是一个毕生的功课,尤其是对那些先天欠账的人来说,永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扎实实捱过所有的自我怀疑和困惑彷徨。
即使是走到今天,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一个真正找到自我的人,我依然有困惑和迷茫,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上依然需要为自己做心理建设,我只是坚持,即使在最浓重的黑暗中,也要沿着前方的一丝光亮走下去,那光亮就是生而为人的信仰——永不放弃,我值得更好的自己。
阅读原文可以进入我的新书《你配得起更好》京东购买界面。
点击右下角的往期文章可以进入文章分类链接。
晚睡这一生,父母给一半,自己修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