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情满四合院全片没有一个好人,到底谁才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简称为《情》)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是合情合理的。它不仅让观众对剧中演员的表演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能让观众在欣赏该剧时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愉悦。目前,许多流行的影视作品已经变成了年轻偶像明星的模特表演,而这些明星的“粉丝”也是潜在的观众群。只要他们看到偶像摆出各种姿态,就会感到满意,他们并不关心剧情的空泛和表演的夸张。
《情》是一部精心策划的作品,其剧情布局(主要集中在前22集)非常合理,力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满生活气息。角色的言行往往与其身份相符,演员的技艺也相当出色,同时场景和道具的安排也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背景。对于那些已经厌倦观看“粉丝剧”的观众来说,如此专注于拍摄的剧本自然会获得他们的肯定。
电视剧《情》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前后两个部分(以22集作为划分标准)的不平衡,这一点在该剧在网络上播出的弹幕里已经得到了体现。本文试图从弹幕的内容入手来分析其原因,并结合相关电视剧进行解读。总体而言,电视剧《情》的前半部分得到了弹幕评论的普遍好评,而后半部分则明显出现了负面评价的增加,甚至在观众群体中形成了所谓的挺娥(娄晓娥)派与挺茹(秦淮茹)派之间的对立态势。从表面看,这是观众对剧中人物性格的误读。弹幕评论往往充满了情感化的元素,经常融入了个人的生活经验,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剧情的设计上。
文章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正面角色的“正面”表现得十分合理,而反面角色的“反”表现也相当出色
在故事的前半段,大院里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均衡的。在这一阶段中,反派人物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正面人物则处于从属地位。尽管这仍然是一个描述正面和反面角色之间斗争的传统故事,但正面角色的“正”与反面角色的“反”都展现得相当出色,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都被平等地呈现出来。
男主角傻柱(何雨柱)是编剧精心塑造的一个好人角色,但在这个时候,他仍然是普通人。他对一位大爷和一位聋老太太的好,都是以后者的善良和正直为背景。他们之间的善意释放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索取,这并不是突然的。傻柱对秦淮茹这位寡妇及其家人的关心和照料,也体现了邻居之间的相互支持,这完全符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傻柱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尽管如此,编剧依然赋予了他一种毫不吝啬的个性,以防止他变得过于抽象和完美。
在这部剧中,秦淮茹展现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好人形象。她的生活中充满了困境,因为食物而不得不忍受与她同厂的男人的言语侮辱。为了不失去傻柱这位坚强的后盾,她多次故意破坏他的爱情关系。但她的这种“自私”和受辱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这种“自私”的态度为她塑造了丰富而真实的角色形象,展现了她强大的生存能力,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理解。
在反派角色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哲学和生存意志,他们并不仅仅是正面角色在道德光环下的简单对比。例如,二大爷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因为权力的驱使而疯狂,又被权力所欺骗,这都是他个人的意志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这种形象揭示了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人性中的自私和邪恶可能的转变。
在剧中,最引人注目的反派角色是许大茂,他不仅是与傻柱形成鲜明对比的“坏蛋”,还肩负着推进剧情发展的重任。反面角色的塑造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故事情节来完成。在通俗文艺的叙述中,这种手法经常被使用,我们可以称之为“双雄”模式。这意味着设定一个正直的主角和一个反派的配角。反派会不断地陷害主角,而主角则是在这样的陷阱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从而激发出他的人生潜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个人能力和人格境界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双雄”的出现,使得整部电影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从故事的角度分析,反派角色似乎是在为主角的人生道路设置障碍,但从叙述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在“成全”主角。因为主角在经历了磨难之后,往往会发现原来自己还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反而更有希望去改变这个世界。因此,这种类型的作品通常遵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模式。随着主角的能力和境界逐渐提升,恶人的恶行能力也相应增加,这有助于推动剧情的持续进步,并促使主角不断完善。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特别的桥段来讲述,比如《潜伏》、《风声》等等,通过这些桥段将人物命运演绎得跌宕起伏。只要文章长度和创意充分,这种“双雄斗法”的表演就能持续不断。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主角过于专注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角色,这与日常生活的逻辑相违背
但到了《情》剧的后半段,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该剧情节安排及结构模式密切相关的。故事中的主角傻柱和秦淮茹迅速地达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几乎是光速的。而其他的角色在故事里也得到了他们的深厚喜爱,但很快就变成了与他们的道德形象相辉映的无个性、无面目的小人物。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编剧过于专注于塑造两位主角的完美形象,而忽略了生活的真实逻辑,这导致了主要角色对次要角色的压制,从而引发了角色间的关系失衡。
为了彰显傻柱和秦淮茹的崇高和无私,大院里的其他居民被迫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行动能力,变成了他们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就显得十分荒谬,而在当时来说,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使得这两个人物的出现具有了某种合理性。甚至在傻柱和秦淮茹这两位正直的人之间,也确立了道德上的层次关系。傻柱无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孤儿,反而比孤儿更有爱心。他没有任何束缚,可以自由地去做好事,包括他与秦淮茹之间的感情,也充满了做好事的意味。因此,在与秦淮茹组成的家庭中,傻柱是一个绝对的贡献者,而其他成员则是纯粹的索取者。傻柱的形象是“自私”的典型代表。为了突出傻柱的高大形象,秦淮茹和她的子女不得不表现得“自私”,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会评论“大院里的人,特别是秦淮茹一家,都是吸血鬼”的原因。
由于大反派许大茂的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导致情节难以有效推进,因此不得不将邻里剧转变为宫斗剧,让傻柱在两个女人之间反复游走,“双雄斗法”变成“二女争夫”,这导致了情节变得拖沓和无聊。傻柱入宫之后,虽然有很多表现,但是他始终无法摆脱被人抛弃、被人欺负的命运,这与他的理想中理想的美好社会格格不入。最终,傻柱选择了秦淮茹作为他的伴侣,这完全是基于他对完美好人的设定——作为一个好人,他应该重视义气而不是利益。如果他选择了经济条件更好的娄晓娥,那么他的完美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傻柱只能幻想几天的“一夫二妻”生活,但他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回到秦淮茹的身边,继续他的模范生活。傻柱在两名女性之间做出的决策,也蕴含了一个隐含的价值观,那就是商人更看重利益而忽视义气,这也反映了传统农业文明对商业文明的古老敌意。
关于“完美好人”的定义,编剧很难摆脱流行影视作品的固有模式。“好人”是指在常人看来有美德、有智慧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成为好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好人”通常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他人,但创作者往往觉得这样的行为太过普通,总是为了制造出与常理不符的错误,这样才会感到满足。《情》剧就以其独特而又强烈的反讽色彩成为了一个典范。在《情》这部剧中,好人被塑造为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致力于行善的小角色。在现实生活里,普通人都有能力行大恶,但这种行为却很难被社会所容忍。这种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善行,很容易与日常生活的逻辑发生碰撞,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暴露出大公背后的私心——因为普通人并不具备做大善的本领,他们需要外部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大善能不能被普通人理解呢?在传统的故事情节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人之所以能够行善,往往是受到了天命的驱使,例如突然获得了天赐的财富。天赐不仅是对其行善行为的一种奖励,同时也是其做好事能力的根源。在古代社会,上天赋予凡人的使命就是降福消灾、保生护佑、扶危济困、兴利除害。在现代的故事中,我们不能依赖天意,只能向“贵人”祈求好运”。在剧中,傻柱的生活中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他身份难以形容的“高级领导”,另一位是他的前女友娄晓娥。这两个贵人分别是“大领导”的妻子和儿子。“大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在傻柱面临重大困境时提供指导和援助,而娄晓娥则是傻柱和秦淮茹进行善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然而,娄晓娥并不是一个“天命”,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夺取权力的“贵人”,她仅仅是一个具有情感深度和痛苦感知能力的普通女性。她愿意多次为傻柱提供高薪的职位和持续的财务援助,这都是因为她深爱着他,并与他有一个共同的孩子。因此,当编剧一方面让傻柱和秦淮茹多次从娄晓娥手中筹集资金进行慈善活动,另一方面赞美这两位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时,观众自然会从生活的逻辑中找出不完美之处,揭露他们作为大公背后的不正当动机,将其视为吸血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不断地被扭曲。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去做好事,却用做好事的名义占用他人的财产,甚至强迫他人去做好事,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善良的人,反而会从善良走向邪恶。
《情》剧的后半部分受到了许多负面评价,其中一个原因是编剧强行设定的理念与现实生活逻辑的脱节,这导致了剧情中的许多难以修复的裂缝。当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逻辑和日常生活来理解剧情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这与编剧努力引导的方向大相径庭;二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过于复杂而导致叙事结构混乱,使得观众无法清晰地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矛盾冲突。第二点是,尽管在通俗文艺中,塑造一个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好人”形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但现今的很多观众已经意识到了独立人格的重要性,不再希望生活中出现如此完美无缺的人。《情》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成功地将道德伦理问题置于宏大叙事框架内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设置和情感基调的把握达到了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建构。从某种视角看,这部剧的后半段的不成功,实际上反映了观众的人格完整性和道德观念的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