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健康那丹伯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现象概述
1、人类心理现象通常是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者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二)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
1、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多种形式
2、情感过程包括:情绪、情感、心境
3、人格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活动
4、人格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最经典的是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二、心理卫生
1.定义: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好的状态。
2.心理卫生的范畴:
第一,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
第二,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
第三,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
第四,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控的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
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
(一)儿童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合理安排学习
2、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产生
3、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春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2、保护自尊心和自信心
3、保持情绪稳定
4、适当的性教育
(三)成年早期(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2、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
(四)成年期(中年期、壮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2、顺利度过更年期
(五)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
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六)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1、沟通
2、家庭心理咨询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正确对待子女的发展
四、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一)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概念
1.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通常由一般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刺激引发的情绪失衡的状态。当事人为此而感到痛苦,常常表现出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严重心理问题:常常是由强烈的、创伤性的、或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当事人还沉浸在严重现实刺激的痛苦中,表现为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甚至对刺激相关的其他事件也出现强烈反应而表现有轻度的泛化;痛苦情绪的体验常常会持续数周,甚至超过2个月以上,但一般不超过半年,情绪和行为有时会暂时地失去理性控制而冲动,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暂时的社会功能轻度缺损。
(三)不良行为
1.定义:即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又称不健康行为,或称为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2.特点: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
3.不良行为的表现:
(1)不良生活方式;
(2)不良疾病行为;
(3)违规行为;
(4)致病性行为模式:
①A型生活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又被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耐心等。
②C型生活模式: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又称为“肿瘤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情绪压抑,处处忍让,回避与人冲突,易生闷气等。
4.游戏与网络成瘾
特征:痴迷状态、欣快感与虚空状态、成瘾性、与现实的冲突。
五、常见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常见类型
1.焦虑障碍:又称神经症。常见的焦虑障碍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疑难症、恐惧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官能症)等。
2.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3.应激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强烈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
4.心理生理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相的生理功能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5.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行为方式持久显著地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常见类型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6.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严重心理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等。
(二)心理障碍的评估方法
1、初步筛查
2、自我评估
3、心理健康综合评估
六、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原则
1.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2.躯体与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4.整体与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5.指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6.发展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二)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实施措施
1.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生活节奏;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
4.规律生活,有效应对;
5.积极锻炼,合理兴趣;
6.自我察觉,善交朋友;
7.释放压力,定期轻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