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宁夏一届CBT连续教育项目第六次地面课程
依据我们的报告,李飞老师会给到反馈并及时对课程内容和进程做出调整。课堂学习、示范、小组练习反馈、大组讨论反馈、课后布置家庭作业、下一次课堂继续这样的“以问题开始、以收获结束”……李飞老师用适合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对我们进行培训的方式既用心良苦,又高明至极。
NO.1
课程内容回顾
识别核心信念
更多地识别自己的核心信念,有助于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为了更好的识别核心信念,明确认知结构很重要。认知结构是由在那些可获得性或稳定性上彼此不同的想法或图像组成。最易获得的认知是可控的想法,出现在意识流中,如“你这件毛衣的颜色好好看哦”;稍难获得的,并且在认知治疗中更重要的是自动思维,是在人们的头脑中整天都有的、时时刻刻、非计划的伴随着情境的想法(文字、图像和记忆),它看起来像是在觉察之外出现的并且抑制困难,特别是在痛苦时;深一点稳定的是个人的态度、假设和规则(中间信念),基本假设是预测性的,指导人们生活的跨情境信念或规则,它们包括“应该”的陈述(例如“母亲应该总是应该首先想到她的孩子”)和有条件的“如果……那么……”的信念(例如“如果人们了解我,那么他们会拒绝我”):最深的则是在个体觉察之外的图示(核心信念),是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基本观点。核心信念是绝对的(例如,“我很坚强”)和二分法(例如,“我坚强”或“我软弱”)。核心信念往往从童年开始,根深蒂固,像一个设备/滤镜。一般来说,在任何时刻只有一对中的一个核心信念被激活。当我们经历强烈情绪时,与这种情绪一致的核心信念就会被激活-当我们沮丧时,对自己、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负面核心信念是活跃的,而更积极的核心信念是出于休眠状态的;当我们焦虑时,与危险和个人脆弱性相关的核心信念被激活(例如,“坏事会发生”,“我软弱,不能处理这件事情”);当我们生气时,关于不公平和威胁的核心信念被激活(例如,“人们利用我”,“世界正在受到威胁”)。识别核心信念-箭头向下技术,像剥洋葱,刨根问底来探究功能不良自动思维的根源。该技术往往会引发来访者强烈的情绪、相关的创伤记忆,在咨询进行到一定程度,建立较好的咨询关系时使用,要求咨询师要抛开主观偏见并在使用之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李飞老师在课程开始就很调侃地提醒我们做好被“心理解剖”的准备,因为通过箭头向下技术“挖”核心信念,而核心信念往往都是我们内心最脆弱、最柔软、最不愿意暴露给别人的那一部分。信念的形成信念的形成与环境事件或经历、文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我们的核心信念是儿童时期就开始形成了,我们最早从家庭成员或者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到关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绝对化的信念可以是由创伤情境造成的,也可以是早期经验持续反复强化而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头脑”,即两种心理系统:一种快速、体验性的思维系统,它受到情感和直觉(“感觉”)处理的影响;另一种是较慢、更深思熟虑、更理性的思维系统,能够考虑和权衡证据。当两种思想发生冲突时,更快的心理系统可能会占上风。明确两种心理系统对我们接下来对核心信念进行工作有着直接地指导作用,潜在假设显示了快速、体验思维的特点。那么,我们能利用理性思维来做点什么呢?建立一系列行为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实验后让头脑更慢分析,并特别注意意想不到地结果。信念的维持/强化为了展示消极信息如何被即刻加工,并强化核心信念,而积极信息则被贬低(变为消极信息)或完全未得到注意,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一起回顾了信息加工模型。信念就像是一个设备或滤镜,难以加工或存贮与信念不一致的内容。信息被加工的过程看起来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过程。行为会维持信念,例如,当你有一个核心信念是“这个环境是不安全的”,你的行为是-背靠墙,面朝门睡觉。当你坚持背靠墙,面朝门睡觉的时候,其实是对“这个环境是不安全的”这个信念的维持。图示(核心信念)驱动的行为可以产生证实图示的证据,这也是核心信念被不断强化的过程。
工作于核心信念既然要工作,那么就要有工作对象。谁可能从核心信念的工作中获益呢?答案是存在慢性或长期情绪问题、慢性或长期行为问题、并发人格障碍诊断的人群。此处李飞老师也强调:了解核心信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概念化,但并不意味着对每个来访者都要对其核心信念进行工作。前面提到核心信念往往都是我们内心最脆弱、最柔软、最不愿意暴露给别人的那一部分,甚至暴露出来的核心信念是“血淋淋“的,这也对核心信念工作的时机提出了要求:由于自动思维、中间假设和核心信念的相互联系,当人们学会识别、测试和改变他们的自动思维和基本假设时,他们的核心信念通常也开始转变,因此这是对核心信念进行工作的必要前提;当情绪仍然高度活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