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兔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我的朋友小华最近告诉我她的烦恼。她说,她的婆婆最近开始住在家里,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自己有一些矛盾,这让她觉得很生气。主要的原因是,孩子非常爱哭:想睡觉的时候哭、饿的时候也会哭,甚至遇到几乎每件小事都得哭。但是婆婆却说,孩子哭了不管他,心里要坚强,婆婆还为了让孩子知道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孩子制定规则。但是小华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软了,感到自己的心像刀一样被割伤了。这个问题让小华烦恼不已,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一、何谓“哭声免疫法”?哭闹免疫是许多父母从小就训练孩子独立抚养孩子的一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哭得更少,尤其是针对睡觉不乖的孩子,训练过后会让他们明白哭也无济于事,索性就不哭闹了。而且这种训练结束后,孩子晚上会睡得更安稳,半夜也不会醒来哭着要父母的拥抱,有点类似于冷静疗法。其实,“哭声免疫法”在上个世纪开始就已经在美国开始流行起来,年,华生的《孩子和孩子的心理学关怀》影响了美国母亲的生育观念。华生提倡对孩子进行正规教育,并淡化情感因素,以避免过度依赖父母。在他的理论中,抚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程序性的训练,比如“哭声免疫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但过度程式化的教养和理性的对待其实是一种对内在情感教养的忽视。所以接受这种训练的孩子长大后会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并且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二、“哭声免疫”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1、这会使孩子有自闭的性格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父母的指导,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的个性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一旦孩子在成长的家庭氛围中感觉不到温暖的感觉,那么个性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差。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都不想注意,当孩子长大后,最有可能形成一个孤独和极端的性格,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孩子有问题时,所有的问题都由他们自己解决,而父母,不管孩子的委屈如何,都要对自己的不满负责。因此,这就相当于不给孩子陪伴,不给孩子温暖和爱,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和别人交流。2、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孩子哭了,但父母却袖手旁观,这种做法可能表面上看不是问题,大部分家长都是这么做的,但实际上会导致很多问题,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年轻时很敏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如果不理不睬的话,长久以往,会使父母和孩子有严重的隔阂,家庭感情逐渐变弱,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也会变少。3、孩子会变得更加叛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产生叛逆心理,父母长大后更难管教。因此,当孩子不能说话、不能表达时,请家长们及时回应,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安全感和爱心,所以我们的父母不应该盲目地效仿“哭声免疫”。三、孩子哭闹时,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应对呢?1、父母自行调节情绪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轻轻地抱着孩子,轻轻地抚摸他,小心地低声安慰他。孩子的哭声会让父母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让父母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会感到紧张、排斥和厌恶。因此,接受孩子情绪的前提是让父母调整他们的情绪。2、当孩子平静下来时再讲道理孩子们哭的时候,不要打断或大喊大叫。试着像个好朋友。你只需要和他们呆在一起,轻轻地抱着他们,让他们哭得想哭就哭,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让他们知道,不管发生什么,只有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才能听进去父母的话了。这个时候,再跟他说再哭是不对的,告诉他一些事实表明其实哭闹也是没用的。3、如果孩子一直哭,那就等他哭够了再说有些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坚持哭。然后等到他哭够了,发泄出足够的情感。约翰·鲍比(JohnBowlby),这位发展心理学家曾说过,在孩子的早期成长中,哭泣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依恋。父母总是用耐心和爱来安抚哭闹的孩子时,孩子就会对父母有信任、依赖和安全感。本文由小兔妈妈育儿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ys/2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