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一、“不敢”并不是畏首畏尾的“不做”,而是心态和行动上认真细致的对待。很多人是先做后想,“敢作敢为”。勇气可嘉,但是“敢做”的后果到底怎样,他们就不太考虑了。也许根本没想到会有“后果”,也许只用“期待”和“妄想”,来碰碰运气。所以,他们的敢作敢为,带给自己的往往是很难以接受的后果。也正因此,这些人往往辛劳一生,痛苦一生,以及很不甘心地度过一生。二、老子说“勇于敢则杀”。那些忽悠你什么都很容易,什么都敢做的人,喜欢高谈阔论,看上去虽然雄心壮志,好像一切尽在把握。但是实际操作下来,基本上个个是闯祸高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不过,还有一些什么都不敢做,啥都不敢尝试,胆小怕事的人,终其一生,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当然,他们也闯不了什么祸。那么,怎样才是最好的做事方法呢?“老子”教人,就是要“不敢”,同时要“为”,也就是说,要抱“谨慎”的心态去做事,而且要抱求真务实,不彰显,不标榜(我无为而民自定)的心态去做事,要抱不居功自傲(功成而不居)的心态去做事。这样才会顺利,才会成功。老子学说在国外被推崇的地位比国内高很多。很多心理学界和企业家都从《道德经》中寻找智慧和灵感。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成功学的祖师。他教人怎样选择和过好自己需要的生活(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可我们作为“老子”的后代,“老子”的话,很多人看不懂。既然老子看不懂,那么就推荐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与神对话》。在这本书中的“神”,所说出的一些哲理,和老子“道德经”中所阐述的内容,几乎一致。可以说,这本书是“道德经”的白话翻译,应该不为过。但是更通俗,更容易理解。三、“不敢为”的家长的智慧《与神对话》:家长的道路向来是很艰苦的道路,也许是最艰苦的。做一个家长的难度,超过做总经理,超过想赚一大笔钱,超过做科学研究出成果….做家长需要太多的智慧和能力了。有多少家长会认为“当爹妈不容易”呢?很少人会这样想。他们好像以为,只要会生孩子,就自动会教养孩子。所以多数父母不会去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不会去研究儿童心理,不会去研究判断教育目标。多数父母仅仅是凭“本能”来“教育孩子”,而父母的这种“本能智慧”却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生孩子很容易,连母鸡都会。教育孩子,就需要大智慧了。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爹妈就会发现:对付孩子真不容易。“家长”的确是一个很难有“成就感”的工作。不过这不妨碍一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母亲居多),把孩子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吹到天上,在幻想中满足自己的心理成就感。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这种家长又是很失落沮丧和无能为力的;大多数理智正常的家长,还是觉得养孩子实在很不容易。当然,现在的家长有办法逃避这个艰难的任务:家长们往往更愿意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假装学校一切OK,假装学校的老师就是“专业人士”,可以搞定一切。特别是父亲们,最喜欢逃避教育责任。他们会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去工作,要挣钱,要“应酬”,所以把这个令人头疼的工作丢给母亲,假装女人可以搞定孩子的成长任务!实际上他们只不过在与朋友们吃喝玩乐罢了。女人没有办法,只有接下这个“天经地义”的工作。但是女性天生的情绪很重,凭感性办事,不太喜欢理性分析。所以往往随心情来做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得一塌糊涂。最后出现问题后,当爹的想介入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互相埋怨,悔之晚矣。在过去,教育的事情一般是交给男人来办的。“子不教,父之过”,没有说是子不教,母之过。“教育”这个词汇,是指培养孩子成长的两个功能:“教”,就是“教其心”,是要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需要理性和思考,所以爸爸比较胜任。“育”是养育,是“育其身”,这个母亲会比较在行一些。所以“教育”,是需要父母双方密切配合的。中国的家庭,基本上父亲赚钱回来,妈妈花钱出去养孩子,两个人都只做了“育”的工作,没有人来“教”,当然结果不会好。而且如果把“育身”仅仅看作是办好伙食的话,基本上只是养猪的理念,不是“育人”。“育身”也是需要科学和智慧的。如果父母们把当“家长”当做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就不会如此儿戏地糊里糊涂“当家长”了,会认真考虑许多,也一定会去认真学习的。四、家长的职责,就是尽快让孩子不需要自己《与神对话》:你的职责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尽可能迅速和彻底地教会他们如何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生活。因为只要他们需要你才能活下去,你对他们的宠爱便是假的。唯有他们意识到你是多余的时候,你对他们的宠爱便是真的。家长们往往嘴上会说:我同意!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立自强了。可事实上,又是怎样做的呢?一旦发现孩子开始放弃对你的依赖的时候,家长们往往惊慌失措。一旦孩子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和意识,家长就会“伤心失意”,甚至会“抓狂”。一旦孩子出现了与家长不同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愿望。家长会觉得“天要塌了”,即使孩子已经上大学,早就该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家长,最喜欢让孩子“听话”,简单地说,他们需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庸和没脑子的跟班,服从自己愿意的工具。却很少考虑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及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让孩子“离不开自己”,她们会用各种手段来“制造需要”,用各种方法来拉拢、控制孩子,“帮助孩子”削弱其能力。她们往往把孩子视作“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的生命是需要服务于他们荒诞的情感需求和实现其父母的“人生理想”。他们不考虑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所以,家长们成功了----我们社会培养了一大堆无能的孩子:家长们成功了,他们的确“离不开你们”,大批的“啃老族”不就是家长们的杰作吗?大批无法自立的孩子,不就是家长们制造出来的吗?孩子们是无辜的,造成这些局面的就是家长自己!教育学的原则是:无论老师和家长,都永远不要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可是,中国父母们基本上做的都相反。请看下篇:“不敢为”家长二:家长和老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9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