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焦虑症的防治策略
焦虑症的防治策略
依恋理论认为,儿童焦虑和恐俱是一种生存所需要的适应性情绪、一种本能的情绪.因为恐俱,才会让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获得安全,以维持和发展儿童的依恋关系。从依恋的角度进行心理干预,那么重建儿童的安全型依恋关系、发展儿童足够的安全感成为预防的重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儿宜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I.父母能做什么? 爱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心理营养元素,转化为行为就是父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这种无条件不会以孩子的听话或者好的学习成绩来交换,积极关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忽略孩子.爱让儿童感到安全,正是这样的安全感才支撑着儿童从成长中最初的脆弱到最后的成熟。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和良好的情绪能力离不开安全感,只有建立足够安全感的儿童,才能离开父母怀着一份自信去探索世界和发展人际关系。 自由是儿童成长另一重要的心理营养元素,常常与限制并存. 自由是建立在足够安全的基础上并在儿童心理应对能力的范围内去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恰当地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鼓励儿童勇敢和自我决定,从而培养儿童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负责的态度。 父母的榜样作用又影响着孩子,父母良好的情绪能力和稳定的应对问题的能力也会让孩子学习到这种能力。因此,父母首先从自身的改变开始,让自己变得乐观和积极起来。 2.老师、社会能做什么? A童自上幼儿园开始,有大半的活动时间是在学校,儿童因为安全感常常需要老师的认同,因此,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又会影响着儿童的安全感和情绪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 (1)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搞差别对待. (2)恰当而综合地评价及正向地看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发展优势,再次弥补不足.对于困难学生,更需要鼓励和正确引导。 (3)营造一个既有竞争又有支持的班级气氛,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信任也会帮助学生发展出这些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能力。 社会中的规则、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又影响着儿童认知和价值观的发展,家长需要恰当地引导儿童。 3.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怎么去做? 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安全感的体现,儿童需要以自身能力发展的水平为基准点,鼓励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冒险,接受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培养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韧性和持久性,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学习正向地看问题,提升情绪能力,情绪由自己负责,及时而有效地沟通,宽容别人,更宽容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是一切改变的开始。不做过多的自我批判,这样只会内耗能量降低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