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的一种人吗?

和父母之间没有那种亲人的感觉,待在一起没话聊,分开后也没有牵挂,更愿意各过各的生活。

在心里从没有把父母当成自己的依靠,总觉得他们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你可能常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冷漠自私,在人际关系中,你可能会质疑别人的爱和关心,自卑又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很可能患有失望型情感隔离。

昨天,一个小伙伴来找我咨询,上来就说自己是小回避,但是和他深入交流之后,我发现他并不是小回避,而是小回避的远房亲戚失望型情感隔离。

在我的咨询经历中,我发现经常有人将失望型情感隔离和小回避弄混,那么今天呢,我就和宝子们好好说一说这两者的异同,以免以后又将两者认错。

首先,什么是失望型情感隔离?

失望型情感隔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失望,例如小时候在每一个需要理解和支持的时刻,都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回应,所以对情感交流形成了防御性隔离,不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就像是小时候,你很想要一个某个玩具,但是父母总是拒绝给你买,所以你对父母产生了深深地失望,产生了失望型情感隔离,以后干脆不再向父母表达你的任何需要。

但是呢,这种隔离不仅仅是发生在与父母之间,还会发生在任何亲密关系中,包括伴侣、朋友等。

患有失望型情感隔离的人不想接触外界的人和事,对生活感到失望和沮丧。他们内心深处可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因为害怕受到伤害。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可能已经消失殆尽,渴望着寻找一种安稳的生活方式。

就此说来,失望型情感隔离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回避们有些相似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首先,虽然它们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无论是选择隔离自己还是逃避现实,都是试图通过避免不舒服的感觉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但不同的是,在面对问题时,失望型隔离的人通常会倾向于独立解决,而回避型人格的人则更倾向于逃避问题。另外,失望型隔离的人通常会对他人保持警惕和戒备,而回避型人格的人则会对他人保持距离但并不具有警惕和戒备的情绪。

另外,在人际关系上,失望型隔离人格通常表现为自我保护、独立和冷漠,他们可能会避免接近他人,并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们曾经有过不良的关系经历,导致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信任。

而小回避们则表现为既渴望亲密关系,但同时也害怕被伤害。他们可能会试图接近他人,但很容易感到恐惧和不安,从而回避接近行为。

最后,失望型情感隔离是指一个人因为曾经的感情伤害或者其他的原因,而选择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或者避免投入感情,但这种情感隔离通常是暂时的,可以通过逐渐恢复信任和投入感情来缓解。

而小回避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人格特质,表现为对人际关系的持久回避和远离,这种回避并不是因为曾经的感情伤害,而是因为内部的情感和认知障碍。

在这里,我想送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与世界共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310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