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TrueSoul?

每当出现一些暴力性质比较高的刑事案件,「反社会」、「反社会人格」这些个词在新闻下面的评论里就八成是跑不了了。

这个词的确很多吃瓜群众都喜欢用,也正是因为这样,反社会人格障碍似乎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属于大众认知里误解度很高的一种人格障碍,因为这种人格障碍具有极强的致罪性,且行为特点残暴、具有可以发展暴力度的潜力。最近小编在看一部电视剧《心理追凶》,剧中心理学家钟泰然对汪海澄的调查越来越深入,甚至判定她有反社会人格,那么反社会人格到底什么呢?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发展历史

年的法国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叫做莱斯曼的村夫把一位女士直接推进了井里,调查后他的犯罪动机是「愤怒的情绪表达结果」。

精神病学专家皮内尔(P·Pinel)对此十分不理解,他认为愤怒的情绪表达不应该如此极端,于是他在分析意见上把莱斯曼的精神问题定义为〝无妄想出现的躁狂症发作〞。

从此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很多犯罪者都具有这种危险的情绪表达模式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于是这个案例成为很多精神病学者的经典研究案例。

年,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普里查德嫌这个称呼太冗长,于是进行了修订,把〝无妄想出现的躁狂症发作〞修改为了〝悖德狂〞(MoralInsanity).

到了十九世纪晚期,精神病学家们引入了「心理病态」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心理疾病,而真正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这个说法是在年才首次亮相的。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首次提出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这个说法,正式的把它列入人格障碍群中。

二、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

一般来说DSM习惯于把人格障碍分为ABC三个群:

——A群(古怪的、反常的人格障碍)

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等。

——B群(戏剧性的、情绪性的或不稳定的人格障碍)

包括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C群(焦虑的、恐惧的人格障碍)

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属于B群人格障碍的ASPD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在青春期以前多次出现品行障碍的行为,而且伴随年龄增长,这些行为的危害性也会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把青春期的品行障碍行为视为ASPD早期的发展土壤)

(2)行为冲动、思维异常、喜欢撒谎。

(3)完全没有责任感、道德意识和同理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4)认知能力正常,智力水平正常。

(5)具有极端的反社会意识,对于主流的社会文化规范体系抱有一种天然的逆反情绪。

(6)哪怕是因为越轨行为受到了某些惩罚,也还是会继续犯错,犯罪成瘾。

这个特点让ASPD的矫正变得很困难,按照心理学家巴拉特的观点,ASPD个体或许在信息加工能力上有问题,因此把注意力从奖励线索转换到惩罚线索对他们来说很难做到。

从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人格障碍的最大核心就是:

——从青春期前就对违反规则已经成癖,犯罪出现成瘾式的特点。

由于这种人格障碍的满足方式是不断的去通过各种方式违反社会规则,所以致罪机率在人格障碍中几乎没有第二种人格障碍可以与之匹敌。

在《心理追凶》中,汪海澄在十岁时和她哥哥因为觉得自己的亲生父亲不好,而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换了另外一个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在她生活过程中对她有所妨碍的人,她都一一除去,最后连亲生哥哥都杀死了,在进入警察局自首时,她仍旧是自豪感满满。

三、ASPD的形成原因

形成方面,目前没有统一定论: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其和童年经验有关

?行为分析流派认为其形成于不合理的机制

?认知理论流派认为其形成于不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

但是,有两个基本点是公共的:

?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影响

另外,家庭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以下三种经历在ASPD个体中经常出现:

?早年的家庭虐待经历

?不良的家庭氛围

?早年的巨大创伤性事件

虐待,不只局限于暴力式的殴打,对于早年的孩子来说,还有更加可怕的虐待方式,比如性虐待、刻意忽视、心理虐待等

童年受虐对ASPD的催化作用已经被格罗夫等心理学者证明了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这可以用过度补偿理论来理解,此理论认为ASPD个体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其本质是对过去遭遇的一种自我补偿,以及对于过去遭受的暴力行为的习得和表现。

不良的家庭环境,包括充满争吵、辱骂的氛围、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等情况,也对ASPD具有潜在影响。

总的来说,现在对ASPD成因的研究很多,但是都做不到做到给出最为综合、最让人满意的解释。

从整体上来看,遗传和生理性的因素作用居然要比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得多,这也是很让人难以相信的,因为这么一来就基本可以说明这种人格障碍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天然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者把ASPD个体称为「天生犯罪人」的原因所在。

四、误区研究

反社会人格一定会犯罪吗?犯罪人一定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答案是否定的

不能将所有犯罪人都视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

比如:

有人犯罪是一念之差

有人犯罪是出于情感纠葛

这些犯罪人在人格上并没有出现明显障碍特征,他们中的很多具有事后反省和自责的表现,具有正常人的情感反应。

其次,也不能将“具有仇视社会而犯罪的人”简单的称为“反社会人格”的人

因为某些极端对立心态的人往往是认识上出现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过激反应不等于是他们本就丧失正常的情感反应,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心结源,有形成的过程,因此,只要找到这种源点,发现问题形成过程,可以进行专门的心理干预,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

比如:一个房子被强拆的人,产生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不能说他就一定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私信作者

谢晓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48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