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第57期原生家庭最大伤害是导致自我意识缺
了凡心疗愈
意识疗法
成为自己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的简介微课内容预告"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它形成于原生家庭期,但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年的一份报告估计,约有25%的成年人在儿童期遭受过言语虐待,15%遭受过身体虐待,10%遭受过性虐待,大约30%的人目睹了父母离婚,30%的人生活在滥用毒品或酒精的家庭环境中,5%的人在父母入狱的环境中长大。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所谓“足够好”的成长环境并不多见,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家长是完美的。每个人一定都经历过自我意识与原生家庭的冲突。在我们成长初期,世界就是父母构建出来的样子。渐渐的,这个世界产生了一些裂缝,透过这些裂缝,你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在看待世界、待人接物、与人相处。家庭,永远是我们心头的烙印,有一些家庭像蜜糖一样甜,充满关爱和温馨,但也有让人伤痕累累,无处遁逃。而其中最大的伤害就是自我意识的缺失,而自我意识是独立人格的核心。人格缺乏独立的状态下,生理年龄无论是18岁还是28岁甚至58岁,他们的心理年龄依旧停留在18岁以前的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年龄停止发育,这种畸形的心理状态我们称之为“巨婴”在这种状态下心理危机四伏,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神经症,比如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归根结底都是不完整人格的外在体现,神经症的核心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知道“巨婴”的形成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父母的控制,这种控制也往往来自于父母自身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意识疗法认为主要源自三个因素: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中爱不被满足,行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视,它就可能会导致你的自卑感,不安全感,以及匮乏感跟低存在感,在人际交往中你会觉得别人会排斥你,会不接纳你,会抵触你,所以为了获得安全感。你时刻将你的意识过分投射在别人身上,这在意识疗法里面称之为照镜子:我这样说会不会得罪他/她?我这身打扮会不会被当成异类?他/她刚才是不是对我不满?你的意识就会一直被他人牵制。你会发现当你越是在意什么地方,头脑就会被禁锢在什么地方。你就会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格外的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比如由于物质的匮乏的经历,你总是想让自己变得有钱,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观点里面,它往往会成为你人生的动力。但问题在于,当你头脑思维全部被你的物质上的匮乏所牵制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将你的心身投入到如何变得有钱这个行动当中去,你也就无法活出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有这方面的信息传递,你都会感到局促不安。变得敏感而焦虑,极力掩饰修复这方面的匮乏感。表现出讨好型人格。你希望从镜子里面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自己,但它可能是一面哈哈镜。当你无论如何不能修复你在别人眼里形象的时候,你就会非常的愤怒。当讨好不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从而变得自我封闭起来。所以社交恐惧症他会有一个心态上的转变过程,会从刚开始的讨好型人格慢慢地转化为自我封闭。我们经常说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每一个天才都是偏执狂,偏执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跟精神分裂症有类似之处,但是两者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偏执狂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精神分裂症没有自我意识。就好像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说的那样:跟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不是疯子,而这个唯一的区别就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偏执狂的人格一般是完整的,强烈的自我意识会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见解跟看法,认定的事情头撞南墙也不回,大脑总是被一个念头所占据,并不断的加以合理化付出行动,排除另外合理念头的制约和平衡,从而使自己陷入到一种极端狭义的想法跟行动能去。就像是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做了多次试验,用了多种材料,成功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方向问题。拥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跳出自己圈子、与原生家庭“撕裂”后的顿悟。要改变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来的情感模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独立自由的灿烂人生。告诉自己,我要忘却过去,不能活在过去。我不要重复父母和家人的情感模式和思维方式。我应该跳出过去,重新开始。没有与原生家庭“断裂”的苦痛及苦痛后的领悟,哪来化茧为蝶的惊艳。我开始接纳和喜爱自己,正在努力地慢慢地改变自己。今后的我只会变得越来越好。要相信自己,重建人生。更多内容敬请相约12月18日(周五)晚上8点主题微课敬请收听周五微课
《原生家庭最大伤害是导致自我意识缺失,让自我意识复苏,做回到真正的自己》
时间:12月18日(周五)20:00~21:00
地点:《了凡心疗愈》读书会群(临时)
内容:陈了凡
语音:于雅萌
微课报名流程1第1步:转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