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pf/a_4789140.html

从心理学客观的角度来讲,依附是一个中立行为。它不仅仅代表着依赖的过程,而是个体对于另一个人内心存在依靠的需求,会有亲密关系接触的目的。尤其对于从小缺爱、缺乏关心的群体来说,他们会更有依附情结的过程。

例如一个女生,小时候生活在家庭破碎的关系里,父母离异,跟母亲相处,经常受到妈妈的指责和打压,控制欲极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是很难会有稳定的心理适应能力的。不仅会存在严重创伤,而且也会有各种防御反应。

对他人不信任、怀疑,偏执认为对方会对自己不好,感情里会很作,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像这些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说他们内心不明白这些事情吗?其实也明白,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是什么问题,然而就是没办法摆脱这样的情绪困扰。

与此同时,对于良好关系的需求,也是他们内在潜意识的过程。

从小没有得到陪伴、关心,看到别人幸福、关系美好的画面,内心会特别痛苦。为什么别人都很开心,自己的话却还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有些人会埋怨自己,觉得自身不够好;有的则会拼命追求对象,试图通过寻找爱自己的人来获得这份感受。

常见的是年纪小的女孩子,喜欢上了比她年纪大二十多岁的大叔。

要说大叔有多好,也不见得,也许还会很渣,有各种花言巧语的过程,甚至也会有欺骗感情的存在。不过对于缺爱的人来讲,这些都无所谓了,他们内心很难有理智的判断力,能够区分清楚谁是爱自己的,谁对自己好。

有人关心我,给我买东西,他就是爱我的;生病了有人给我打个电话,向我问候,我就会依靠他,他会是我的终生伴侣。这种极端化、合理化的思维模式,是他们选择亲密关系的唯一途径。

依附情结,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过程,急不可耐地想要寻求一段可靠、稳定的关系,来弥补内心多年来孤单的痛苦。

从需求来讲,这没有任何问题,也是一个人内心正常的情感过程。不过在这过程里面,依附本身也反映了个体心智化程度的表现。合理的亲密关系,是互相陪伴、尊重和理解的过程,我理解你的困难,然后相濡以沫共同去面对;

非合理的关系,则会是索取、控制,试图向对方索求爱来填补内心的不足。我要你24小时在我身边,不得离开我;无论在哪里上班,都要给我发信息,不能超过2小时不给我发。类似这样的表现都属于控制欲极强的过程。

一开始是想依附,到最后却变成了另外一番场景。

而且依附还会带来一个问题,极容易产生依赖性人格。在人格障碍之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依赖型人格障碍,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会表现出极端的被照顾的需要,导致依附和顺从的行为。

通常他们会围绕着其他人建立自己的生活,并将自己的需要和观点置于次要地位,在没有大量建议和保证的情况,他们很难做出哪怕是简单的日常决定。他们会常常感觉自己缺乏自信,觉得无助,需要他人为自己承担责任。

像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有些还会丧失基本的社会功能状态,从而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

总得来讲,我们需要合理、客观地去看待依附的问题,看得是什么样的场合下去进行面对。只要是合理的,不对生活造成影响的可以存在;但要是超过一定的界限,对生活造成困扰,就得去适应调整,最终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相处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97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