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部纪录片说的攀岩,不是登山,但我脑子回响的就是这句马洛里的名言。徒手攀上酋长岩的挑战性绝对不亚于多年前攀登珠峰,挑战的关键其实是对于死亡的恐惧。而有意思的是这部前后拍摄接近两年的片子全程却看不出恐惧,特别是在男主亚历克斯身上,他似乎没有恐惧的情绪。也许最激烈的情绪反应是在暂时离开他后女友在车里的大哭,或者是最后那位固定机位的摄影师屡次得不敢直视监视屏的担忧。或许能够称之为最恐惧的画面就是优胜美地那极美的风景中有一个人贴在平滑的岩壁上。全片可以说一直在不同的角度呈现这个画面,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最美的。也许这也是我选择来写《徒手攀岩》而不写《攀登者》的原因,因为这更纯粹的在讲述的一个故事,也是更纯粹的人生。展现着人生的壮美!这也可以看成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力尽全力在攀自己心中那个岩壁,而且很多人的岩壁在旁人看来是危险的,甚至是impossible的,而我们还在执着着前行,甚至在淡定中还带着喜悦。片子印象很深的一段就是来自于对亚历克斯杏仁核的测试,起因是医生觉得亚历克斯肯定有什么缺陷。而那异于常人的情绪反应高阈值在很多人眼里也许是一种“麻木”,甚至有些专家可能会说“有病”。但恰恰在叙事过程中加入这段也是在表述这个因素也许是成就了一位站在世界攀岩界顶端的人的关键点。特质可以是一种缺陷,也同样可以成为老天爷给饭吃的天赋。如果只是看了新闻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人徒手爬上了米高的垂直岩壁,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疯子的行为,甚至会嗤之以鼻。而我却很喜欢这个片子一个特点就是在安静地讲述这个“疯子”的故事,除了对话和旁白几乎听不到什么其它的声音,这很像是人内在的氛围,通俗的说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包括每次开始攀登也是静静地走到岩壁之下,轻轻地放下包,就慢慢开始了。作为一个观者会很容易融入其中,就像生活中很自然会发生的普通事情,这也只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在努力的邻家大男孩而已。这样的生活疯吗?能够全身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以此谋生,这不是大家都想要的人生吗?亚历克斯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如果我有某种义务来最大程度延长我的寿命,那么显然我必须放弃徒手攀岩。但我不会认为那是义务。”我想补充的是,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延长生命。有意思的是,岔开说一个应景的例子,如果70多年前,大家都把延长寿命作为义务的话,现在我们活着的这片土地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亚历克斯自己也说,好几个前任女友都说他有人格障碍。而我想说,也许他比那些前女友更懂人应该如何去活着。虽然现在全世界每天很多人都会反复问一个问题,“亚历克斯还活着吗?”。不管他是否活着,他一直在活。当然让我非常钦佩的是在执着之外还有那一片认真。他肯定不是疯子!8年的梦想,60次的反复模拟试攀,他在对自己的爱好尽全力地承担义务。当听到那段他念自己的攀登笔记的时候,我是目瞪口呆的,笔记描述的之详尽已经超出了常人能想到的范围。每一个动作都已经深深地刻在全身的肌肉里面。如果有什么事情能如此精致的去做,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如果他不能爬上去,还能有谁。想想现在身边在做的事情,想想现在正在践行的人生,如果还有什么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也许在亚历克斯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山就在那,人生就在那。爬就是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jc/2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