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是猪吗?”“你怎么什么都干不好,真是没用!”“你再顶嘴就给我滚出去!”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家长,这种类型的话你是不是曾对孩子说过?请大家再想想,如果换作是你听到这些话,你是否觉得刺耳?是否会觉得受到了伤害?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却有很多家长轻易地就对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伤害了孩子还不自知。嘲笑、羞辱、讽刺、挖苦、蔑视、恐吓等类型的话,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语言暴力”,而这些话对一个孩子的“杀伤力”可能远超出你的想象。经常接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缺乏自信、敏感、人际交往能力弱,严重者可能出现回避型人格障碍,甚至还会导致孩子自残和自杀。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很不擅长与人交流,也交不到什么朋友的人,他们的父母往往也是不怎么好打交道的。而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像水、植物和动物都会因为接收到的是“好话”还是“坏话”而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变化。更何况我们活生生的人呢?父母的语言暴力可能会将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国内曾经有一个调查发现: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表示曾经受到父母语言上的伤害。一个少年犯说:“妈妈总是骂我猪脑子,说我是个废物,甚至让我去死。”父母那一句句伤害的言语就像无形的刀把孩子们插得千疮百孔,最终导致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去找寻自己的出口。为什么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一、急于求成和过分焦虑。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做得非常不好,而是家长急于看到成效,又把孩子一时的成绩好坏或行为偏差看得太重,所以导致自己过分焦虑。因为焦虑,所以导致“口不择言”。比如一道题家长觉得非常简单,教了孩子几遍,孩子还是不会。这时有的家长就会骂孩子是“猪脑子”。因为在家长心里觉得:这么简单的题孩子都学不会,以后的题会越来越难,孩子还能学习好吗?其实这种担心真是多余的!因为家长觉得题简单是因为家长早已经学会了,而在孩子这个年龄段这个题很可能就是难的。但这种“难”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学习的深入一般都会平稳度过。而家长因为不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杞人忧天”。二、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宣泄”的出口。很多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情绪不好,会不自觉地将“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在家长的内心深处觉得:孩子是自己私有的,孩子是不可以反抗我的,而对孩子发火是不会给家长造成威胁的。上面讲的这种情况其实在现实中占比非常高,但又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的。出现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因为孩子做得不好导致父母“恶语相向”,还不如说是因为父母自己情绪不好,所以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父母其实是通过对孩子的语言贬损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请杜绝语言暴力,学会好好说话!首先,当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情。要给予孩子犯错和成长的时间,不过分焦虑,不急于求成。同时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梳理好,不带着负面情绪陪伴孩子。其次,给予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就算觉得孩子的决定有不对的地方,也要以分析和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最后,对孩子多采用正面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在语言的表达上,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比如可以多说这些话。“我们相信你。”“我们支持你。”“你一定可以做好。”“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就舒服多了?“对孩子好好说话”其实是家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做好这一点,家长将收获的是一个阳光的、自信的、积极向上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jc/3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