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通俗地说,就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不是迎头赶上,解决问题,而说选择回避和退缩,这种现象就是回避型人格的表现。

回避型人格一般有以下特征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分低估自己

人们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他人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往往会很大程度影响自我的认识。但是许多性格较内向的人,容易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容易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这样越比越泄气,从而产生自卑。

2消极暗示产生恶性循环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百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而自我认识不足的人,常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以后的自信心,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4生理缺陷等原因

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

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从心理上消除自卑感

改变对自己的认识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评价,不要过于在意,要认识到没有谁十全十美,也绝少有人真正的一无是处,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因为自己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地方。

正视自卑心理

自卑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只有弊而无利,不必因为自卑而感到悲观绝望。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随和,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做事谨慎,一般值得信赖,人们乐于与他们相处。这倒不是自卑值得保持,而是说要看到自己的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提升自己,增强生活的信心,从而逐渐走出自卑。

积极的自我暗示

要多多自我鼓励,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二、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

1、试试每天找一个人(如邻居、亲戚、同事)聊十五分钟。

  2、每周找一个人,不计时地随意谈心。

  3、每周与他人小聚一次,或家宴,或郊游。

  4、多参加社交活动,尝试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九辰传媒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184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