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兄弟的连续举报,遭到同事的孤立,卫生局的官方文件中则显示,杨国梁“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山东滕州市中医院“反回扣医生”杨国梁,他拒收回扣,还因拒开回扣药与领导打架,并与兄长向市委书记举报医院里回扣成风(10月4日《楚天金报》)

评中评第513期

这也许是现在普遍的心态蛋糕已经不小了,要紧的是钻研怎样挤进去分一块大的,或者是守住当前的这一块,而不是去讨论什么公平正义,劳什子程序正义,研究什么改革分蛋糕的体制问题

这两天谈杨医生的评论不少,他的故事和遭遇一说大家都明白,唯一让人似懂非懂的就是这个“人格障碍倾向”医学上的专业词汇,查了半天也看不明白,猜一下,意思可能是,此人就算不是精神病也差不多了

官方结论的依据是一贯的语焉不详但有个问题更值得追问,要是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大部分普通人是不是也会暗下这个结论

凤凰网评论编辑:郭刚

意思是什么呢?这个人脑子不清楚,其言行不足听,不足信用专业词汇,这叫限制行为能力人

已经身在蛋糕周围的人们,对于坚守这个位子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即使这个利益凌驾于基本法理和他人正当利益之上有胆敢撼动这份利益者,必然会受到打击和压制

但是如今杨医生同事们的好日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论吃着蛋糕者还是垂涎者,都需要思索,也都必须思索了

但这回恰恰是内部人士,如此尴尬之下,那只好祭出集体之名给他贴上暧昧的标签——人格障碍

在今天,媒体、网络的影响和监督作用与日俱增,法治社会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不讨论,不争论阶段装着看不见不行,它就像鞋子里那颗沙子,迟早会逼着你停下脚步去直面它,它决定了你是否走得长远

身在既得利益群体不懂得默默分享利益,居然还有要掀桌子的?

杨医生不过是遵守了基本的法律和社会道德,与他看不惯的潜规则进行了直接的对抗但如今杨医生的境遇是“在医院里很不得人心,遭到‘压倒性多数'的反对;不仅上司揍他,连同事也是‘见一次骂一次',还朝他扔扫帚、矿泉水瓶,甚至找人殴打他官方态度则非常明确,卫生局在文件中怀疑他'人格'有问题而医院负责人在解释他被同事打伤的情形时,称是往垃圾桶扔矿泉水瓶时扔偏了”

这么费尽心机,忧的又是什么呢?无非是更多的人大脑恢复正常思考

上期评中评:不是每个作家都有机会进监狱


初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14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