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偏执人们容易想到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之类的变态狂。不过这二个人有超群的智商和超群的杀伤力。于是人们对这种人既感到痛恨,又不敢直接面对。因为人们感到因这种人而受到伤害是很不值得的。

对于偏执狂人们的认识还很不够,这可能也是来自对这种人不愿多思考的人类天性。

偏执一词汇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指走极端的意思。在精神医学里用这一名词,一般是指具有妄想信念来理解,多指是被害的信念。此外还有病理性嫉妒信念。此型患者有过分自我援引倾向,如对现实的或想象的耻辱特别敏感多疑。特别是在遭到拒绝或失败时,很易感到委屈,并可因此争辩不休,这种人无幽默感,情感反应死板僵硬。对于一些棘手问题常以为别人有意陷害。但一些偏执狂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或听天由命,但大多数人表现出好斗和较强的攻击性。

当一个人的行为很明显地表现出狂热,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屡教不改或毫无顾忌时就是一种畸形人格。但这种观念和行为在患者的主观上认为是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而斗争。

他们的斗争离原有的目标越来越远,最后不是针对某一具体对象,而往往是面对社会。他们坚持自己的权利而不尊重别人的权利,或者只注意别人的那些书面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的权利),而忽视其他的利益。有些人还采取不合理的非正当的手段来侮辱他人或使用暴力,投身于盲目的刺激中。这种人的投入代价远远超出了所要获得的益处,争执的主题发展为超值观念。于是人们对这种人总是敬而远之。对这种人而言别人的自信态度也被看作是一种挑战。

这些人有时以狂热分子的姿态出现,表现出旺盛的精力。他们实现的是他们的理想,而主要不是伸张正义。这种狂热可涉及不同的范围内: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对宗教的态度,还可能是自己的健康。

他们对自己的观念过高估价,无所顾及,忽视他人合理意见,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对任何事物都带有敌视情绪。有时因他们的逻辑思维较严密,容易引起身边人的同情,但随着对他们生活模式的认识,人们感到他们的精力是破坏性的(对自己和他人还有社会)。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特征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等人格缺陷。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

 据l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偏执心理缘由:偏执的人永不服输,总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护,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无误,按心理学分析,偏执心理表现并非是缺乏教养,而是一种人格异常,即变态性人格障碍。

  分析:具有偏执心理的人一般性情多疑,易嫉妒,好争斗,容易产生偏见,总是特立独行,像是不合节拍的独奏,他们不相信他人,对自己评价很高,总认为自己正确,善于诡辩,既使是有时理屈词穷,还要强词夺理,责怪他人不对,这种心理的产生除了受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是与后天环境的养成有关。

  一般认为在儿童时期就容易滋生自我孤独和与人疏远的偏向,特别是在青春期过后,逐渐形成偏执信念,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给人性情古怪之感,偏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而改变也相当困难。

心理调适:

  1,要意识到偏执的危害,需通过一定的环境制约,会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而且伴随着失误概率的提高,家人或同事要向他晓以偏执的危害,使他明白,偏执不仅会使亲情冷淡,同事关系疏远,还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同情,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同时还常使自己陷于激愤的情绪之中,影响身体健康,只有不再固执己见,认识自己性格的弱点,才能正视客观现实,谋求适应环境,从而使性格变得灵活随和一些;

  2,学会思想方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克服主观片面性,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以随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必事事较真,以仁义之心待之,就能协调人际关系,对于一些意见分歧,只要宽容以对,互相谦让,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3,要经常不懈地进行自我克制、自我疏导,控制不良情绪发生,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人相争、相辩,而是采取回避的办法,离开现场,使激动的情绪自行平息,在与朋友或同事閒谈或研究工作时,一旦遇到意见分歧要提醒自己虚心、耐心,不要横推车,强词夺理,即使是不得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沉着、稳重,力求客观,以理服人,不要鄙视他人;

  4,适当地处理自己的言论,如果你的发言理据充分,站得住脚,会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掌声;如果你的发言不能服人,就应以幽默的调侃为自己下个台阶,这样做,既不伤你的自尊心,也对制约偏执心理颇有益。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②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目p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份。

  ①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②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③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④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我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咨询预约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182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