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奇葩当道,表演型人真的更受宠吗
“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佛洛依德
爆红三季,《奇葩说》不仅完成了花式广告轰炸,还树立了一种前无古人的逼格。随着节目收官,“奇葩”二字被插上光荣的翅膀,迅速占领各大板块话题榜。这档节目最终将一小撮人的乐子打造成了了一大波人的狂欢。
娱乐圈最爱表演型人
“马薇薇的犀利颜如晶的萌,范湉湉的咆哮姜思达的傲娇。污力草根“奇葩”几乎个个都要上了天。有一种观点认为,除了“天分”和“勤奋”,辩手的自信,夸张,桀骜不驯的人格特质才是“奇葩”起飞的定性因素——相较于传统的明星,这些“奇葩”的“表演型”的人格倾向尤为明显。
“表演型”作为描述人格特质词汇,虽然常常出现在类似“职业测评”的平台上,但在心理学范畴中,它更接近“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personalitydissorder)”的概念。只是后者作为“人格障碍”的一种,已经可以被视为轻性心理疾病的一种。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被称为“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它是一种过度情绪化并急需寻求他人认可和注意的人格障碍。
患者通过大声的说话,夸张的装扮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企图获得更多人的注意。(这两点是不是在很多“奇葩说”选手身上非常明显?)由此甚至会做出一些性骚扰行为来获得刺激。研究表明,其实这类人群的社交和生活往往都表现良好,甚至还有不错的社交技能。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内向的人更容易遭遇工作及社交上的困难。“奇葩”辩手们自我、自信、自傲的演绎所赢得的追捧,其实从一定程度印证了这个时代对外向、出位的表达方式的肯定。
近年来网红通过晒自拍、晒直播的走红现象,也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
表演型人格障碍有着怎样的体验
研究表明,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失败所带来的打击往往胜于他人。许多人因为一些失败的经历而一蹶不振。伴随追求聚光灯与掌声的是无穷无穷尽的,寄托在他人身上的希望和失望的体验。——“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有人注意吗”陈奕迅一首浮夸,完美演绎了这类人所遭受的心理折磨。
这种痛苦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本源”息息相关。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要是我无法让他人倾倒,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唯一重要的就是他人的视线和评价。为了吸引他人注意,他们会绞尽脑汁,甚至愿意贬低自己。
或许具备表演型人格特质的人更受大众目光的“青睐”,但相较于其他特质的人格,这类人也更具备获得“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从治疗方法来说,精神分析法的理论仍然是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基石。当患者意识到获得自尊与他人注意二者间并不存在绝对关系时,他们也许会尝试减少那些以引起他人注意为目的而作出的伪装。
更为深层次的治疗则需要追溯到患者的潜意识层面及童年经历,从而发现令他们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及极力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深层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坐吧原创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